歌謠
![歌謠](/d/file/titlepic/cidian66864.png)
詞語解釋
歌謠[ gē yáo ]
⒈ ?隨口唱出的沒有音樂伴奏的韻語,如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等。
英folk song; ballad; nursery rhyme;
引證解釋
⒈ ?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的統(tǒng)稱。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現(xiàn)則統(tǒng)稱為歌謠。
引《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謡。”
毛 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
《漢書·藝文志》:“自 孝武 立樂府而采歌謡,於是有 代 趙 之謳, 秦 楚 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今採捃經傳,爰及歌謡,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起自耕農,終於醯醢,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
《老殘游記》第十回:“揭開來看,也有詩,也有文,惟長短句子的歌謡最多,俱是手録,字跡娟好。”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十:“船頭和船尾的兩個船夫時時交換著幾聲呼喝,像是歌謠,又像是行舟的術語。”
⒉ ?歌唱。
引《荀子·禮論》:“歌謡謸笑,哭泣諦號,是吉兇憂愉之情發(fā)於聲音者也。”
《史記·商君列傳》:“五羖大夫 死, 秦國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夜聞諸女歌謡。”
⒊ ?歌頌。
引《北史·裴廷儁傳》:“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學校,禮教大行,人歌謡之。”
唐 姚鵠 《襄州獻盧尚書》詩:“禮樂政行凋敝俗,歌謡聲徹帝王都。”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三折:“先帝升遐,當今嗣國,宗祀明堂,歌謡圣德。”
國語辭典
歌謠[ gē yáo ]
⒈ ?可以唱的韻語。有樂曲伴奏的稱「歌」,沒有樂曲伴奏的稱「謠」。
引《漢書·卷三〇·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 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然履突鬼門 ,怪而不辭,駕龍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頗似歌謠,亦仿佛乎漢武也。」
⒉ ?民間歌曲或通俗的歌曲。
例如:「鄉(xiāng)土歌謠」。
分字解釋
※ "歌謠"的意思解釋、歌謠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gē shēng歌聲
- fēn jié gē分節(jié)歌
- gē shǒu歌手
- mín gē民歌
- chàng gē唱歌
- gē qǔ歌曲
- diǎn gē點歌
- ōu gē謳歌
- gē cí歌詞
- huǎn shēng gē緩聲歌
- ér gē兒歌
- zàn gē贊歌
- shī gē詩歌
- gē mí歌迷
- bǎi nián gē百年歌
- cháng gē長歌
- dé tǐ gē得體歌
- mín yáo民謠
- gē pāi歌拍
- lóng gē龍歌
- tán jiàn zuò gē彈劍作歌
- gē shàn歌扇
- chǔ zhú yān gē楚竹燕歌
- bēi gē kāng kǎi悲歌慷慨
- gē chuī歌吹
- gē yín歌吟
- duì gē隊歌
- bēi gē悲歌
- bā yú gē巴渝歌
- cūn gē村歌
- xiāng hè gē相和歌
- gē gē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