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
![和親](/d/file/titlepic/cidian92665.png)
詞語解釋
和親[ hé qīn ]
⒈ ?封建君主為了免于戰爭與邊疆異族統治者通婚和好。
例與漢和親。——《漢書·李廣蘇建傳》
英(of some feudal dynasties) attempt to cement relation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ying daughters of the Han imperial family to them;
引證解釋
⒈ ?和睦相親。
引《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行氏 以伐 秦 之役怨 欒氏,而固與 范氏 和親。”
《禮記·樂記》:“﹝樂﹞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漢 晁錯 《對賢良文學策》:“百姓和親,國家安寧。”
《隸釋·漢李翊夫人碑》:“九族和親,若棄附根。”
⒉ ?指兩國彼此友好親善。
引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 吳王 ﹞不意頗傷 齊 師,愿結和親而去。”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遣使聘 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⒊ ?指互相結成友好關系。
引《古今小說·晏平仲二桃殺三士》:“今臣特來講和,王上可親詣 齊 國和親,結為唇齒之邦。”
⒋ ?指封建王朝利用婚姻關系與邊疆各族統治者結親和好。
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高祖 ﹞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使 劉敬 往結和親約。”
唐 蘇郁 《詠和親》:“君王莫信和親策,生得胡雛虜更多。”
《醒世恒言·獨狐生歸途鬧夢》:“我朝自與你邦和親之后,出嫁公主,做你國質婆。”
清 孫枝蔚 《昭君怨》詩:“朝廷不重色,故事再和親。”
國語辭典
和親[ hé qīn ]
⒈ ?和睦親善。
引《禮記·樂記》:「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⒉ ?敵對雙方為求和平而聯婚交誼。
引《漢書·卷五〇·汲黯傳》:「與胡和親,毋起兵。」
《三國演義·第四四回》:「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分字解釋
※ "和親"的意思解釋、和親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hé hé和合
- dà yì miè qīn大義滅親
- tiáo hé調和
- fù qīn父親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親上成親
- qīn rén親人
- qīn shēn親身
- hé měi和美
- qīn qiè親切
- gōng qīn躬親
- mǔ qīn母親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hé shēng shǔ和聲署
- hé píng和平
- zhì qīn至親
- hé píng gē和平鴿
- qīn mì親密
- shí èr hé十二和
- qīn jìn親近
- zhōng lǐ hé鐘理和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塵
- hé shàng和尚
- hé hé和和
- wēn hé溫和
- biàn hé卞和
- qīn rè親熱
- qīn mín親民
- suí shēng fù hè隨聲附和
- qīn niáng親娘
- qīn shàng zuò qīn親上做親
- xuān hé yí shì宣和遺事
- qīn zì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