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齒
詞語解釋
不齒[ bù chǐ ]
⒈ ?不愿意提到,表示極端鄙視。
例巫臣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唐·韓愈《師說》
英despise; hold in contempt;
引證解釋
⒈ ?不與同列;不收錄。表示鄙視。
《周禮·秋官·大司寇》:“其能改過,反于中國,不齒三年。”
鄭玄 注:“不齒者,不得以年次列於平民。”
《禮記·王制》:“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鄭玄 注:“齒,猶録也。”
孔穎達 疏:“以年相次是録其長幼,故云齒猶録也。”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文種,大賢也,初不齒於 荊 俗,末雍游於鈞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云蘿公主》:“侯 賤而行惡,眾咸不齒。”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木刻紀程>小引》:“《藝苑朝華》四本雖然選擇印造,并不精工,且為藝術名家所不齒,卻頗引起了青年學徒的注意。”
⒉ ?謂不依年齡排座次、分上下。
引《周禮·地官·黨正》:“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父族,三命而不齒。”
賈公彥 疏:“黨正行正齒位之禮……不齒者,彼賓賢能,非正齒位法別為一禮,故與黨正正齒位禮異也。”
《國語·吳語》:“王孫雒 曰:‘夫危事不齒, 雒 敢先對。’”
韋昭 注:“齒,年也。不以年次對也。”
⒊ ?指不從教化、不事勞作的游惰之民。
引《禮記·玉藻》:“玄冠縞武,不齒之服也。”
鄭玄 注:“所放不帥教者。”
孫希旦 集解:“不齒者,圜土之罷民。”
國語辭典
不齒[ bù chǐ ]
⒈ ?羞與為伍。
例如:「他的作為,令人不齒。」
⒉ ?不錄用。
引《書經·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齒。」
漢·孔安國·傳:「罪輕故退為眾人,三年之后乃齒錄,封為霍侯。」
《禮記·王制》:「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鄭玄·注:「齒猶錄也。」
⒊ ?周代官分九等稱「九命」,三命官參加鄉飲因尊貴而可以不按年齡順序排列入座;座位居一般人之上,稱為「不齒」。
引《周禮·地官·黨正》:「再命齒于父族,三命而不齒。」
英語to despise, to hold in contempt
法語ne pas mériter qu'on en parle, négligeable
分字解釋
※ "不齒"的意思解釋、不齒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bù dà不大
- bù xiǎng不想
- bù gǎn不敢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bù shēng bù xiǎng不聲不響
- bù xiáng不詳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
- bù gù不顧
- bù dòng shēng sè不動聲色
- jiàn suǒ bù jiàn見所不見
- bù guǎn不管
- bù xiàng不像
- bù dòng zūn不動尊
- bù duàn不斷
- bù róng不容
- yì chǐ義齒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bù suàn不算
- bù ān不安
- bù lǐ cǎi不理睬
- bù dìng不定
- hé bù何不
- yī yī bù shě依依不舍
- bù xǔ不許
- bù lùn不論
- bù xiàng不象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bù dé不得
- bù fǎ不法
- bù shí不時
- bù zhí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