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撲
詞語解釋
撲撲[ pū pū ]
⒈ ?盛貌。
⒉ ?象聲詞。
⒊ ?塵土堆積或飛揚貌。形容奔走勞頓。
引證解釋
⒈ ?盛貌。
引唐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詩:“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清 王士禛 《復雨》詩:“今年稍稍宜雨暘,黍稷撲撲稱葉長。”
⒉ ?象聲詞。
引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恰便是小鹿兒撲撲地撞我胸脯,火塊似烘烘燒我肺腑。”
清 姚鼐 《山行》詩:“布穀飛飛勸早耕,春鋤撲撲趁初晴。”
峻青 《黎明的河邊》:“子彈像蝗蟲似的在我們身邊撲撲的亂飛。”
⒊ ?塵土堆積或飛揚貌。形容奔走勞頓。
引張天翼 《“新生”》:“他那件重甸甸的中裝大衣,他那兩口重甸甸的小皮箱,都是灰撲撲的樣子。”
沈從文 《天安門前》:“成串的駱駝隊伍,從容不迫在灰塵撲撲的道路上前進。”
國語辭典
撲撲[ pū pū ]
⒈ ?狀聲詞。大多用來形容心跳聲。元·白樸元·無名氏也作「丕丕」。
引《墻頭馬上·第三折》:「氳氳的臉上羞,撲撲的心頭怯。」
《替殺妻·第三折》:「我這里孜孜覷了,諕的撲撲心跳。」
分字解釋
※ "撲撲"的意思解釋、撲撲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pū chī撲哧
- guǐ dǎ pū鬼打撲
- pū pū撲撲
- pū dǎ撲打
- pū tōng撲通
- pū jì撲祭
- pū xīn pū gān撲心撲肝
- pū shā撲殺
- pū mài撲賣
- kě tǎ pū zhī可塔撲支
- xiàng pū相撲
- mǎi pū買撲
- fēi é pū huǒ飛蛾撲火
- pū sù撲簌
- bī pū逼撲
- téng pū騰撲
- pū miè撲滅
- zé pū責撲
- pū lǐ pū là撲哩撲剌
- pī diū pū dā劈丟撲搭
- jiǎo pū剿撲
- pū téng撲騰
- chǔ pū楚撲
- chuí pū捶撲
- pū chī撲嗤
- guān pū關撲
- dé é pū huǒ燈蛾撲火
- jī pū擊撲
- pū shuò撲朔
- pū dōng dōng撲咚咚
- jiǎn pū剪撲
- dǎ pū打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