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外傳](/d/file/titlepic/cidian3842.png)
詞語解釋
外傳[ wài zhuàn ]
⒈ ?指對儒家經典的解釋性、補充性著作。
英biographical records not included in the histories;
⒉ ?舊指正史以外的人物的傳記。
英unauthorized biography; unofficial biography;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經學家稱廣引事語、推演本義的書為“外傳”,與專主解釋經義的“內傳”相對。如《春秋左傳》為內傳,《國語》為外傳;《詩》有《韓詩外傳》,《春秋》又有《穀梁外傳》、《公羊外傳》等。 漢 王充 《論衡·案書》:“《國語》,《左氏》之外傳也。
引《左氏》傳經,辭語尚略,故復選録《國語》之辭以實。”
三國 吳 韋昭 《國語解敘》:“﹝ 左丘明 ﹞以為《國語》。其文不主於經,故號‘外傳’。”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高定,貞公 郢 之子也。為《易》……著外傳二十三篇。”
⒉ ?傳記文的一種。為史書所不載的人物立傳;或于正史外另為作傳,記其遺聞逸事,都叫外傳。如《漢武外傳》、《飛燕外傳》等。
引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序》:“摭舊老之所説,必稽事實;約前史之類例,動求勸誡。鄉曲小辨,略而不書;與正史差異者,并存而録之,則別傳、外傳比也。”
《紅樓夢》第二三回:“想畢,便走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説,并那 飛燕、合德、則天、玉環 的‘外傳’與那傳奇角本,買了許多,孝敬 寳玉。”
姚華 《論文后編》:“人以行殊,藝由類別,亦各為傳,其附於文人名士者,雖頗似注,然亦以傳名。其數之相比,常有不同:曰列傳,言倫次也;曰匯傳,言會歸也;曰合傳,數人一傳也;曰別傳、外傳,一人數傳也;曰附傳,隸於他人也;曰託傳,假設其人,亦借以賦物也。”
國語辭典
外傳[ wài zhuàn ]
⒈ ?稱正史以外的記載。如漢武外傳、飛燕外傳。
引《紅樓夢·第二三回》:「便走去到書坊內,把那古今小說并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與那傳奇腳本買了許多來,引寶玉看。」
近別傳
⒉ ?不以解經為主的注疏,相對于內傳而言。
引漢·王充《論衡·案書》:「國語,左氏之外傳也。左氏傳經,辭語尚略,故復選錄國語之辭以實。」
分字解釋
※ "外傳"的意思解釋、外傳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chuán shuō傳說
- chuán yí傳遺
- chuán shòu傳授
- zì zhuàn自傳
- chuán dá傳達
- hù wài戶外
- èr chuán二傳
- chuán shū傳輸
- wài xīn外心
- chuán yán傳言
- wài shāng外商
- chuán shì傳世
- chuán qí傳奇
- wài jí外集
- wài mìng fù外命婦
- wài fāng外方
- méi lǐ méi wài沒里沒外
- chuán sòng傳送
- wài mào外貌
- chuán dì傳遞
- liú chuán流傳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wài mìng fū外命夫
- chuán chéng傳承
- chuán rǎn傳染
- zhèng zhuàn正傳
- wài miàn外面
- chuán méi傳媒
- chú wài除外
- wài zī外資
- wài zhuàn外傳
- wài zhuàn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