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文學](/d/file/titlepic/cidian12777.png)
詞語解釋
文學[ wén xué ]
⒈ ?用語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小說、散文、戲劇、詩歌等。
例文學之趣味。——蔡元培《圖畫》
英literature;
⒉ ?學問。
例胸中又沒文學。
英learning; knowledge;
引證解釋
⒈ ?文章博學。 孔 門四科之一。參見“四科”。
引《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學,則有 子游、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記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長,分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見。”
⒉ ?指儒家學說。
引《韓非子·六反》:“學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之士。”
《史記·李斯列傳》:“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
⒊ ?泛指文章經籍。
引《呂氏春秋·蕩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終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雖彊,談雖辨,文學雖博,猶不見聽。”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説。”
清 劉大櫆 《贈張絅儒序》:“余貧且賤,既一意專攻文學,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漢 以來大小之篆章。”
⒋ ?儒生。亦泛指有學問的人。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自 獻帝 播遷,文學蓬轉。”
《明史·隱逸傳序》:“明太祖 興禮儒士,聘文學,搜求巖穴。”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始皇 既壯,絀 不韋 ;又漸并兼列國,雖亦召文學,置博士,而終則焚燒《詩》《書》,殺諸生甚眾。”
⒌ ?學校,習儒之所。
引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南岸道東,有文學。始 文翁 為 蜀 守,立講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奪郡,學移 夷星橋 南岸道東。”
⒍ ?文才;才學。
引《北史·魏收傳》:“收 從叔 季景 有文學,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德裕 雖丞相子,文學過人。”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據此人文學,還在小官之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姚峴 有文學,而好滑稽,遇機即發。”
⒎ ?特指有關獄訟的文書、文件。
引《史記·蒙恬列傳》:“恬 嘗書獄典文學。”
司馬貞 索隱:“謂 恬 嘗學獄法,遂作獄官文學。”
⒏ ?南朝 宋 東觀 設置的四門學科之一。參見“四科”。
引《宋書·隱逸傳·雷次宗》:“時國子學未立,上留心蓺術,使 丹陽 尹 何尚之 立玄學,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學,司徒參軍 謝元 立文學,凡四學并建。”
⒐ ?官名。 漢 代于州郡及王國置文學,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后世教官所由來。 三國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學, 魏 晉 以后有文學從事。 唐 初于州縣置經學博士, 德宗 時改稱文學, 宋 以后廢之。 晉 及 隋 唐 時,太子與諸王下亦置文學。 明 清 廢。
⒑ ?以語言塑造形象來反映現實的藝術。
引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文學不借人,也無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還在階級社會里,即斷不能免掉所屬的階級性。”
郭沫若 《談文學翻譯工作》:“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國語辭典
文學[ wén xué ]
⒈ ?廣義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現,而以文字記述的著作;狹義則專指以藝術的手法,表現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⒉ ?職官名。漢時州郡及王國都設置。
引《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公孫弘傳》:「能通一蓺以上,補文學掌故缺。」
分字解釋
※ "文學"的意思解釋、文學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huà xué化學
- zhōng wén中文
- wén tóng文同
- yú fēng yí wén余風遺文
- xué shēng學生
- shù xué數學
- guāng huà xué光化學
- wén xuǎn文選
- xué xí學習
- xué wèi學位
- wén dú文牘
- wén lǐ文理
- quán tǐ xué全體學
- wén wù文物
- xué shuō學說
- rè lì xué熱力學
- shàng xué上學
- xué zǐ學子
- shēng lǐ xué生理學
- xué yè學業
- xué huì學會
- liú tǐ lì xué流體力學
- dòng lì xué動力學
- jiào xué dà gāng教學大綱
- rù xué入學
- xué kē學科
- zhōng xué中學
- wén yuán文員
- tóng xué同學
- wén yì文義
- wén tǐ文體
- pián tǐ wén駢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