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詞語解釋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例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英the golden mea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⒉ ?見“四書”
英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⒊ ?德才平常;中材。
例材能不及中庸。——漢·賈誼《過秦論》
英mediare;
引證解釋
⒈ ?儒家的政治、哲學思想。主張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引《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唐 柳宗元 《祭呂衡州溫文》:“洎乎獲友君子,乃知適於中庸,削去邪雜,顯陳直正。”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中:“但恐違中庸,行怪不可率。”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判其曲直,辨其誠偽,校其得失,衡其是非,必可修一中庸之道。”
⒉ ?指平庸、妥協、保守、不求上進。
引魯迅 《華蓋集·通訊》:“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
⒊ ?中等;平常。
引《荀子·王制》:“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上智、中庸等差有敘。”
⒋ ?指中等、平庸的人。
引《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
李善 注:“言不及中等庸人也。”
《晉書·高光傳論》:“下士競而文,中庸靜而質。”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三階》:“言人有三等,賢、愚、中庸。”
國語辭典
中庸[ zhōng yōng ]
⒈ ?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引《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⒉ ?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引《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⒊ ?禮記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將其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⒋ ?流行語。中間很臃腫。
例如:「人到中年,身材也中庸起來。」
英語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ne of the Four Books 四書|四書[Si4 shu1], golden mean (Confucianism)?, (literary)? (of person)? mediocre, ordinary
德語M??igung (S)?, moderat (Adj)?
法語Zhong Yong
分字解釋
※ "中庸"的意思解釋、中庸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zhōng wén中文
- guó zhōng zhī guó國中之國
- kōng zhōng空中
- zhōng huá mín zú中華民族
- zhōng bǎi lùn中百論
- èr zhōng二中
- zhòng dì中的
- zhōng duàn中斷
- zhōng fāng中方
- lù zhōng路中
- shì yōng市庸
- zhōng shān中山
- zhōng huá mín guó中華民國
- jí zhōng集中
- shì yōng世庸
- shí wù zhòng dú食物中毒
- zhōng shuō中說
- zhōng lǐ中里
- zhōng nián rén中年人
- dāng zhōng當中
- zhèng zhōng正中
- zhōng xué中學
- zhōng dùn中盾
- tú zhōng途中
- qī zhōng期中
- tǔ zhōng土中
- mìng zhòng命中
- zhōng xīn中心
- zhōng yǒu中有
- zhōng qī中期
- zhōng dū中都
- qí zhōng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