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讀書演講稿字篇一
大家晚上好!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我們不能真正從書中尋找到富貴和美女,但書中自有我們所需要的。剛才聽了幾位老師精彩的報告,感覺里面確實有許多自己所需要的,需要的就是最好的,我想我們讀書讀的就是一種需要。我讀的書并不多,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的有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和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書中自有你所需》。《班主任工作漫談》我以前瀏覽過,寒假期間,我比較細致地讀了讀前125頁,摘抄了14頁的筆記,寫了18篇讀書體會,今天把我讀書的點滴體會向大家匯報一下。
魏書生老師在這本書的自序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屬于愿意當班主任的那類老師。我總覺得,做教師而不當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長能力的機會,吃了大虧。”從魏書生老師的角度來看,他是建議我們當班主任的。當班主任累、苦,但更充實。
讀這本書我有如下感受: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環境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
我的體會就是:擺在我面前的環境我無法改變,但我可以改變我的心態,去適應環境。與其埋怨,不如改變心境,以一種淡定的心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努力去做的心境去工作,就會感受到一種從容,一種滿足。與其一味地埋怨,不如嘗試一下改變,也許會是另一種境界。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扮演多種角色……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容易使人成為一個成功者。”
我的體會就是:“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被學生所喜歡,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要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更要學會做人,要打造和諧團結的班集體,讓每一個學生盡可能地感受到班級的魅力所在,要讓學生分清假惡丑和真善美,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敢于承擔,努力付出。”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說:“咱們不要埋怨學生難教,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就像醫生埋怨患者難治一樣,醫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給治了,那他的醫療水平就不會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是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過程中提高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難教的學生較好的過程中提高的`。”
我的體會就是:我們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不放棄每一名學生。做好學生的助手,幫助他們戰勝自我。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兩個我,一個是真善美的自我,向往完美,追求優秀,渴望進步;另一個是假惡丑的自我,虛偽自私,懶惰庸俗,貪小便宜。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是進步?那就是用真善美的自我戰勝假惡丑的自我。
魏書生老師說了這樣一個故事:獨木橋上兩人相遇,誰也不肯相讓,不愿先退回來讓對方過去,于是兩人在橋中對立著,堅持著,都想當勝者,其實此時,他們已經都是失敗者了。首先他們都已成了鼠目寸光、低層次的人;其次,他們都已失去了想要得到的東西
讀書演講稿字篇二
我的人生,注定與校園有個美麗的約定,從走出校園又踏上三尺講臺,是一次生命綻放與職業理想的激情碰撞;我的生活,注定與書本有個擦肩的邂逅,從識字讀圖又傳授育人,是一段夢回縈繞與徜徉書海的驀然回首。
假如有人問我,你一路走來最喜歡什么?可能我會說,我喜歡溪水的寧靜,它讓我忘卻煩惱,抵達純潔的彼岸;我喜歡花兒的綻放,它讓我萬分欣喜,感悟生命的真諦;我喜歡早晨的陽光,它讓我心曠神怡,觸及自然的情懷。而我最喜歡的是讀書的樂趣,它讓我流連忘返,懂得用雙眼認知世界,懂得用頭腦思考人生,懂得用人生的足跡,去丈量歷史的深度,時代的高度,生命的廣度。
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一篇名為《令人憂慮,不閱讀的中國人》引起強烈反響,讓人耐人尋味。筆者是一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師,用他的視角去觀察、去感觸身邊的中國人。在旅途、機場,中國人熱衷于聊天玩游戲,而不會靜下心來捧起一本書閱讀。這篇文章觸動了國人的敏感神經,如果疏遠了讀書,就等同于疏遠了靈魂,疏遠了再次認知世界的一次次機遇。
有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閱讀
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要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那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我們需要閱讀充實自己,如果文化沙漠化,是永遠無法支撐起五千年甚至更加久遠的華夏民族。
讀書可以增長見識,也能讓人平心靜氣。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不僅是直接傳遞知識的方式,也是經驗的積累,將一部分人獲得的知識抒寫成書廣泛傳播出去,不但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文化和知識的交流融合,還能讓有限的認識不斷深化、擴寬。
讀書可以學會思考,也能讓人培養情操。讀一本小說,我們總能帶著情感為主人公的悲慘遭遇而扼腕嘆息;讀一篇散文,我們總會在優美的段落中滌蕩凈化難以平靜的心情;讀一章詩歌,我們總會在字里行間尋找人生的方向和旅途的歸宿;讀一篇新聞,我們總會在溫暖的背后思考著國家的力量和社會的責任。
讀書可以增進情感,也能讓人萃取甘露。文字傳播的初衷,就是讓人更加冷靜聰明,用知識武裝頭腦,去不斷地創造價值。多元化的社會里,有的人麻木不仁,有的人袖手旁觀,有的人奮不顧身,有的人勇往直前。精神的世界里,只有從喉嚨吼出歇斯底里的吶喊聲,才是民族的希望。
閱讀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