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淮安導游詞篇一
【導語】本站的會員“sa1234”為你整理了“淮安市導游詞”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淮安市位于蘇北平原,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下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四區以及洪澤、金湖、漣水、盱眙四縣,面積1.01萬平方公里,人口510萬,年平均氣溫14℃,降水量940毫米。
淮安歷史悠久,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青蓮崗文化”發源地,商周時期還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時期淮安即為水運交通“咽喉”,大運河、淮河縱橫交匯,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曾與杭州、蘇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這里曾孕育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民族英雄關天培等。淮安古跡名勝眾多。境內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鎮淮樓、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東方龐貝”水下泗洲城,更有韓信釣臺、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點。
淮安自然風光也十分獨特。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稱的洪澤湖,碧波萬傾,荷香魚躍,百里長堤被譽為“水上長城”、“休閑佳境”;國家森林公園盱眙鐵山寺自然保護區萬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怡人。作為農業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萬畝荷塘、萬畝水杉林、萬畝蔬菜種植園也是農業生態觀光一道道風景。
淮安還是著名的淮揚菜系發祥地之一。這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欽工肉圓、文樓湯包等傳統名菜點早已享譽神州。
淮安市殘疾人工作匯報
淮安市淮安區政府工作匯報
淮安市 建設工程安全 監督 崗位職責
淮安市淮陰區高家堰鎮高堰村美麗鄉村規劃
五百字導游詞
淮安導游詞篇二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淮安觀光旅游。我是導游員張磊,大家叫我小張就好了,很榮幸將和大家共同度過接下來在淮安的這段日子。游覽過程中有什么要求請及時告訴我,我一定竭盡全力為大家服務。在此,也懇請大家對我們的工作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促進我們不斷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讓各位玩得愉快、吃得滿意、住得舒適,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淮安歷史悠久,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青蓮崗文化”發源地,商周時期還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時期淮安即為水運交通“咽喉”,大運河、淮河縱橫交匯,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曾與杭州、蘇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這里曾孕育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民族英雄關天培等。淮安古跡名勝眾多。境內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鎮淮樓、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東方龐貝”水下泗洲城,更有韓信釣臺、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點。
淮安自然風光也十分獨特。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稱的洪澤湖,碧波萬傾,荷香魚躍,百里長堤被譽為“水上長城”、“休閑佳境”;國家森林公園盱眙鐵山寺自然保護區萬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怡人。作為農業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萬畝荷塘、萬畝水杉林、萬畝蔬菜種植園也是農業生態觀光一道道風景。
淮安還是著名的淮揚菜系發祥地之一。這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欽工肉圓、文樓湯包等傳統名菜點早已享譽神州。
我們的第一站是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不難理解,也就是周總理小時候看書的地方。我想大家對周總理成年后的事情是很了解的,那么,我就給大家講些周總理年少時的故事吧!
安慰,也為使他的妻子陳氏有所寄托,恩來的父母決定把自己不滿周歲的頭生子周恩來過繼給他們“沖喜”。陳氏寡居后,養子周恩來成了她唯一的希望與寄托,她把最熾熱的母愛無私的獻給了年幼的周恩來,她還為養子請了一位勤勞善良的乳母――蔣江氏。養母陳氏出身書香門第,勤于書畫,愛好詩文,是周恩來的文化啟蒙老師。從4歲起,陳氏每天教他讀書識字,背誦唐詩宋詞,還給他講故事。養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幼年周恩來性格的形成、文化修養的'提高影響很大。從蔣媽媽哪里,周恩來學到的是另外一種知識。蔣氏勤勞簡樸,在用乳汁哺育小恩來的同時,也向他灌輸了樸素的感情。春天到了,小恩來和蔣媽媽種了幾棵南瓜。秋天,結了幾個大南瓜,小恩來高興極了,從心里欽佩蔣媽媽。由于生母萬氏性格爽朗,待人接物禮節周全,家族間發生了糾紛,常要請她出面調解。這對周恩來的性格的養成是很好的熏陶,三位母親,把同樣的慈愛給予周恩來,也以不同的性格,給周恩來以不同的影響。1907年、1908年,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和養母陳氏的相繼去世,改變了年幼的周恩來的全部生活。才10歲的周恩來不得不帶著兩個弟弟象成人一樣挑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擔,成為這個敗落家庭的當家人。周恩來的伯父周貽賡從侄兒的來信中,了解了家中發生的一切,很同情他的處境。1910年春天,周貽賡便把周恩來接到了東北。從此,周恩來再也沒有機會回故鄉淮安。
淮安導游詞篇三
淮安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國江蘇省中部的一個中國特大城市。長三角22核心成員市之一。淮安位于淮河與京杭運河交點,江淮淮揚文化的中心。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淮安簡短
導游詞
,希望對您有幫助。淮安市位于蘇北平原, 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下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四區以及洪澤、金湖、漣水、盱眙四縣,面積1.01萬平方公里,人口510萬,年平均氣溫14℃,降水量940毫米。
淮安歷史悠久,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青蓮崗文化”發源地,商周時期還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時期淮安即為水運交通“咽喉”,大運河、淮河縱橫交匯,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曾與杭州、蘇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這里曾孕育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民族英雄關天培等。淮安古跡名勝眾多。境內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鎮淮樓、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東方龐貝”水下泗洲城,更有韓信釣臺、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點。
淮安自然風光也十分獨特。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稱的洪澤湖,碧波萬傾,荷香魚躍,百里長堤被譽為“水上長城”、“休閑佳境”;國家森林公園盱眙鐵山寺自然保護區萬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怡人。作為農業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萬畝荷塘、萬畝水杉林、萬畝蔬菜種植園也是農業生態觀光一道道風景。
淮安還是著名的淮揚菜系發祥地之一。這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欽工肉圓、文樓湯包等傳統名菜點早已享譽神州。
在一望無際的蘇北平原上,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城市,她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淮安。
春天,當你來到我的家鄉,你可以到美麗的桃花島去觀賞桃花,她可和‘射雕’里的桃花島很像哦:當春姑娘悄悄來臨時,桃花竟相開放,遠遠望去,那里就像一個粉紅色的世界,人們常到這里賞花游玩,更是我們春游踏青的好地方。
金色的秋天來臨了,涼風習習,讓我們到野外去看看,那豐收的景色美不勝收,再去爬爬盱眙的山,看看那里的美麗風景,竹林。小溪各種奇異的樹和許多不知名的中草藥,你一定會感謝大自然慷慨的恩賜。
冬日來臨,北風呼嘯,大地披上了銀色的外套,我們去參觀敬愛的周總理故居,他一定會讓你感到驕傲和自豪,會讓你心里暖融融的,會更加喜愛我們的淮安。
嘿,玩了這么多 ,可別忘了吃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嘛!我們這可是淮揚菜的故鄉,各種美味任你品嘗,洪澤湖螃蟹、盱眙的龍蝦、平橋的豆腐……會讓你留連忘返。每年的美食節會迎來八方賓客,他們投資獻策,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美麗,更使我們的淮安名揚中外。
朋友,歡迎!歡迎來我們淮安。
淮安導游詞篇四
鐵山寺地處本縣南部,與安徽的來安接壤,這里東、南、北三面為綿延群山,中心保護區面積為15.3平方公里。奇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丁較為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氣溫14,9c,年降水量在1050毫米以上,由于山體氣溫偏高,降雨量較多,加之群山環抱,人為影響較小,所以基本保留了原始森林的自然環境,這也是蘇北乃至全省極少保存完好的生態區域,所以被科學界、文化界譽為蘇北的“九寨溝”。當然,在這個自然保護區域內,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里豐富的野生資源。
鐵山寺自然保護區內樹種較多,森林分布屬暖溫帶,——亞熱帶森林群落類型區,主要以次生闊葉林為主,配有小面積的人工林。區內有木本植物64科131屬258種;在這258種樹種中,有許多為明顯過渡帶樹種。比如原來只長于東北、華北的大葉樸,生長于華南的紅脈釣樟、羽葉泡花樹、中華石楠等,這些樹種在保護區內不但有分布,而且長勢良好。另外在區內還發現了許多化石樹種,如木瓜、銀杏等,經專家鑒定,這些樹種長達幾百年乃至上千年,但現在仍然枝繁葉茂,長勢喜人。
在保護區內,中藥材資源豐富,現已發現了長勢良好的野生藥用植物800多種,如太子參、黃精、靈芝、北沙參、金銀花等,可以說這里是一個天然的藥物寶庫。
由于特殊的生態環境形成,鐵山寺內野生動物種類較多。在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就達20多科40多種,較大的獸類有狼、狗獾、豬獾、草狐以及我省瀕臨滅絕的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草獐;小型動物有野兔、刺猬、松鼠、黃鼠狼和各種蛇類。近年來通過有關部門的調查考證,還確認了這里有鳥類26科177種之多,主要有天鵝、翠鳥、鴛鴦、大鸕、鶴類,其中有許多是國家級保護鳥類。另外還有原種的昆蟲類達11目88科46種,其中大尾鳳蝶、樸喙蝶為國內珍稀種類。
鐵山寺自然保護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許多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好場所,而且也為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了獨特的資源條件。現在,鐵山寺森林公園已由南京林業大學對保護區進行了科學規劃,并被省政府批準為“鐵山寺森林公園”。在這個獨特的生態環境里,奇特的山、水、泉、林、洞的協調組合更引起人們對回歸大自然的極大興趣。
山:這里的山雖然不高,峰也不奇,但這里有獨特的古火山地貌景觀,群山無峰、頂平如臺;遠觀山巒,齊平的山嶺向天際延伸。登臨山頂四望,平坦山頂伸向遠處,令你感到地闊天低,有置身塞外高原的感覺,可享受曠野雄偉的美感。山麓是寬谷緩坡,崗巒起伏,廓線流暢。棕色的土壤、綠色的田野,色彩和諧;果林茶園、村落農舍散落其上,一派田園風光。玄武巖上方的山頂與山麓間都有一段陡坡,個別地點坡度陡峻,頗有氣勢,游人經此登頂攀高,健身益志。
水:天泉湖有近千公頃水域。湖面開闊,煙霧迷朦。湖邊四周層層山巒,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湖岸曲折,港汊伸入,山環水抱,酷似江南水鄉,可享受恬靜秀麗的美感,正是青山隱隱水迢迢,心曠神怡風光好!
湖:內容納4200萬立方水,水量穩定,水質純凈。大旱之年湖水不枯竭,水質優良清澈,湖中養殖珍貴銀魚,湖面時有水禽飛翔,藍天白云倒影湖底,月光碎銀閃爍湖上。加之那快艇,飛舟湖上,伴隨著那清澈的碧波更增添個中的情趣和意境。
泉:公園地處全縣的雨量中心,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地表次生林保護較好,地表涇流量數較高(0.007);氣孔狀玄武巖及節理裂隙地發育又提供了較好的地下水賦存條件,所以在高程為50~70米的山坡上,泉水出露廣泛,汨汨細流匯集山澗。原始森林公園內條條山港溝底里溪水潺潺,流泉常年不斷,尤其可貴的是這里泉水絲毫未受污染,水質優良,清涼甘冽。
林:公園內天然次生林生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3.3%。遠望群山層巒疊嶂,滿目青翠,綠色世界,綠色海洋,人心愉悅。落葉闊葉林是主要林木,它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枯春榮、夏茂秋黃四季輪回,四季景觀不同。淡竹是該區的主要竹種,分布在丘陵地中下坡地段;陡山附近有250余畝一片竹海。茂林秀竹使這里的山巒大地充滿生氣,空氣清新,形成休閑度假的一塊寶地。
清涼寺遺址上面有二棵古銀杏,胸徑1.5米,樹高20米,謝家園一棵古木瓜樹已有1000多年,仍枝繁葉茂。
石:玄武巖山體受斷層節理的剪切和風霜的風化作用,山坡上有氣勢巍峨的峭壁危巖,有滿山遍地的大小石蛋,其中不乏造型生動的石塊,酷似各種動物,如蛤蟆、石鼓、石鱉等,惟妙惟肖,妙趣橫生。
洞:仙人洞位于大樓山的東坡山腰上,有關此洞在民間留下了種.種趣味橫生的神話傳說,目前正在開發中。
在森林公園內還建有三個亭子,分別是天泉亭、百歲亭、鳥音亭。天泉亭,因山上的“天泉”而得名,因為該泉水質清純,入口甘甜,常喝此泉水的人不僅能變得聰明漂亮,而且可以健康長壽。
[百歲亭]因當地人常喝“天泉”水,100多歲的長壽老人很多,他們不僅體態健壯,而且都還能參加田間輕微勞動,如果你想長壽的話,不妨到這里多住住。
[鳥音亭]這里,生態環境優美,珍禽集居,百鳥爭鳴,在此欣賞鳥鳴,猶如在欣賞一部優美的交響樂,令你樂不思返。它們與鐵山寺遺跡相連,形成了一組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在森林公園內還開設了一系列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田園”活動。比如摸魚、抓螃蟹、采茶、騎牛、耕田等等,使人們在休閑度假的同時,又能親身體驗一下鄉間勞動的感受,別有一番風味。在古駿馬場上建設者們還開辟了狩獵場。在天泉湖還開設了游船、竹筏、快艇、游泳等水上活動項目,讓你在飽覽大自然的秀色后,再去盡情地參與這些返樸歸真的系列活動。
鐵山寺除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外,她還具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特色,這些豐厚的文化積淀,又為鐵山寺平添了許許多多的神話傳說。
[古軍馬場]在公園山頂,山坡上可見呈不規則圓形、直徑2米左右的石鼓堆,據鐵山寺森林科考報告介紹,這是明朝戰馬養殖場遺址,將自然風化形成的亂石收聚成石鼓堆,目的是為擴大草場面積,方便戰馬奔馳,但也有一種說法,相傳這一個個古石堆,即是古代戰爭用的石陣,目前正在考證中。
[鐵山寺、清涼寺遺址]鐵山寺遺址于邱大港溪間較緩的一側山坡上,這是北宋謝金吾的家寺,鐵山寺寓意“鐵打江山”持久穩固。寺始建于公元968—970年,元末毀,明朝重建,又毀。現在地面建筑無存,寺廟基礎條石、柱石等遺存還有很多散落山澗,其間有兩棵三人才能合圍的石銀杏樹引發游人對清涼寺昔日的遐想。
[飲馬池]相傳薛仁貴征東帶領千軍萬馬,路過鐵山寺西山頂,當時正值秋天,薛帥騎一匹整潔棗紅色馬走在前頭,人困馬乏時,馬逐一喝水,馬群把泥土下的大石頭踩了一個馬蹄大印,形成一個馬蹄形的石池塘,即是現在的飲馬池(明、清代該池為鐵山寺和尚吃水用塘)。
[焦港]孟良與焦贊曾戰于山東。孟軍戰敗;孟良領兵4000余人逃到謝家港(現古城林場和民建村)。焦師3000人隨后追擊,并在古城住下,派兵潛入謝家港偵察敵情,偵察員詳細地畫下了山區的地形,交給焦師,焦師經過仔細分析,立即率軍出擊,他利用焦港的地形優勢,一舉殲滅了孟軍。此后,人們稱這條港叫“焦港”。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鐵山寺西北部,海拔160米。很久以前,由于地殼變動,形成了2.5華里長的一個山洞。相傳該洞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隱居修煉的山洞,又傳說洞里住著九位仙女,每逢中秋晚上,仙女們便邀請周圍百姓看她們唱歌、跳舞,并一直都能和睦相處,逢婚喪嫁娶等大事,村民可向仙女借碗、碟等餐具,一般在借前的第一個晚上,村民先到洞前燒香、磕頭,并把要借的餐具寫在紙上,放進洞里,第二天早晨,仙女便會把餐具展示出來,百姓即可借走,事后應如數歸還仙女。據說南謝村一位村民,借后沒有歸還,從那(清中期)以后,仙女再也沒有把餐具借給村民。
目前,鐵山寺經過保護性的開發利用,既保留了原始的生態環境,又進行了科學的充實點綴,從而使鐵山寺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成為江蘇省獨具特色的休閑度假圣山福地。
淮安導游詞篇五
淮安市地處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無崇山峻嶺,地勢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地勢較高。盱眙縣仇集鎮境內無名山真高231 米,為全市最高點;楚州區博里地面真高僅2.3米—3.3米,為全市最低點。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沐新河、蘇北灌概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干流等9 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占11.39% ,丘陵崗地面積占18.32 % ,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淮安市位于“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并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干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后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后,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于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筑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并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筑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筑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并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于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于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樸,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后,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余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后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于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 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后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云港市。20xx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淮安導游詞篇六
淮安周恩來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而建立的一座大型紀念館,是一座展現周恩來一代偉人風采的巍巍豐碑。紀念館坐落在楚州區東北桃花垠的一個三面環水的湖心半島上,與淮安外國語中學相連。整個建筑造型莊嚴肅穆,形式樸實典雅,既有傳統的民族風格,又有現代建筑特色,建筑的每個部分寓意深蘊,體現著設計者匠心獨運,表達了億萬人民緬懷周總理的心愿。__同志為“周恩來紀念館”題寫了館名。
1988年3月在周恩來故鄉江蘇省淮安市興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對外開放。1998年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廳和周恩來銅像廣場。
在紀念館的北側還建有周恩來遺物陳列館。專為紀念周恩來同志的豐功偉績而建,供廣大的周恩來先生崇拜者拜祭。希望周恩來這座時代豐碑,能夠激勵中國的青年人,不斷的奮發進取,為中華之崛起而奮起讀書。
在紀念館南北8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周恩來銅像次有瞻仰臺、紀念館主館、附館、周恩來銅像和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廳等紀念性建筑。此外,還有嵐山詩碑、海棠林、海棠路、櫻花路、五龍亭、懷恩亭、西廳觀魚等景點。周恩來紀念館館區平面圖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紀念島和三個人工湖構成漢字忠字形。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齊康總設計。設計曾獲國家設計大獎,工程質量獲國家建筑最高獎——特別魯班獎。一代偉人周恩來的崇高威望,獨具特色的紀念性建筑,豐富的館藏文物,優美的館區環境,規范的管理服務,成為江蘇省和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旅游勝地。
整個館區由兩組氣勢恢宏的紀念性建筑群、一個紀念島、三個人工湖和環湖四周的綠地所組成。館區總面積35萬平方米,其中70%為水面,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
島上建有主館和附館,總建筑面積為3265平方米,其中主館1918平方米,附館1345平方米,是由南京大學齊康教授負責總體設計,整個建筑既考慮到我國民族傳統風格和本地特色,又注意吸取當代建筑的先進技術。主館坐落在綠色草坪的基臺上,象征著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是中國人民忠實的兒子,他將永遠扎根在祖國的土地上。主館高26米,與南京中山陵、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為同一等級高度。主館呈四方形,內八角。四方八面體寓意著周恩來的精神普照著我們中華民族。四根花崗巖石柱寓含著周恩來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設想。這不僅是他終身奮斗的目標,也是他留給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政治遺囑。四根花崗巖石柱支撐著四坡屋頂,看上去可使人聯想起古老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車棚,寓含著周恩來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四根柱子支撐四坡屋頂的造型還像蘇北里下河地區的待渡亭。周恩來1910年離家赴東北時曾在運河邊的待渡亭候船,然后登舟北上。以待渡亭的形狀作為他的紀念館寓意周恩來從淮安待渡亭走出,最終又回到了他的故鄉。
主館分三層。底層為陳列廳,里面以豐富而詳實的圖片、實物和電視顯示屏,來展示周恩來總理光輝燦爛的一生。沿南邊51級臺階就來到了二層瞻仰大廳。周恩來1921年23歲時在法國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當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他被任命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時年正好是51歲。大廳內設周總理全身漢白玉座像一尊,連基座高4.7米。紀念廳的藍色天棚可以讓陽光直接射到四米多高的漢白玉坐像上,像的四周由鮮花、長春盆景簇擁,寓意著周恩來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偉人。三層為觀景臺,遠眺可望古城和館區風景。如果從上往下鳥瞰,則可見牌樓式的景門和人字形附館合起來,正好是“八一”的圖型,寓意周恩來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之意。附館建筑呈人字型,面對主館呈拱衛之勢,體現了周恩來是人民的好總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附館共兩層,二樓主要是辦公用房,底層設有名人字畫廳和影視廳。字畫廳陳列展出國內外知名人士和書畫大家為周恩來紀念館捐贈的書畫作品,影視廳主要放映周恩來生平業績的影視片。
主館前的廣場上,半圓形的草坪上有一圓形水泥平面,廣場如半月,圓形的水泥平面似一輪紅日,寓意周恩來光輝業績與日月同輝。與紀念館正面隔湖相望的是瞻臺,其和主館、附館在一條中軸線上,它由廊亭和高達16米的劍碑組成。劍碑各由四根柱子組成棱形劍頭,看似無形勝有形,寓意周恩來的精神、品德、業績如豐碑永遠地矗立在億萬人民心中。紀念館兩側通過兩座橋與入館道路相連,東側連接清揚公路,西側直通城區,可以到達周恩來故居。紀念館主館為花崗巖貼面。色彩簡潔明快,外觀莊重肅穆,與四周的清波綠水交相輝映,象征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操。另外,整個館區占地五百多畝,其中五分之四是水面。周恩來12歲離開家鄉,為了尋求真理,操勞國事,一直未能回故鄉看上一眼,漣漪的湖水寄托著故鄉人民對他的思念之情。
周恩來銅像廣場上的周恩來銅像高度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總高度寓意偉人周恩來走過的78個光輝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來同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由__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題寫。銅像的設計者是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李守仁教授,由南京晨光機械廠負責鑄造,重量兩噸多。其姿勢取材于本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來與工人、農民親切交談時的習慣動作:雙手叉腰,面帶微笑,顯現出周恩來平易近人的風范。
仿西花廳是經中共中央批準,江蘇省委省政府向周恩來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它是1997年1月19日奠基開工,1998年3月5日周恩來百年誕辰時建成對外開放的。它和湖對面的劍碑、半島上的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的銅像建在同一條軸線上,建筑面積有六千多平方米。周恩來是1949年9月住進西花廳的,一住就是26年。1976年和1992年,周恩來、鄧穎超這兩位偉人相繼去世后。經中央批準,在周恩來百年誕辰時,在他的故鄉淮安仿制了西花廳,再現周恩來生前工作、休息和會見國賓的場景,陳列周恩來生前的遺物,讓廣大人民群眾可以瞻仰憑吊。前客廳是周恩來當年會見外賓、舉行重要國事活動的主要場所。仿西花廳院內由西向東依次是周恩來的活動室、辦公室、總理衛士值班室、后客廳、鄧穎超臥室、鄧穎超辦公室和周恩來臥室,兩邊廂房分別為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周恩來親屬和烈士子女的用房。仿西花廳是經中共中央批準,江蘇省委省政府向周恩來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它是1997年1月19日奠基開工,1998年3月5日周恩來百年誕辰時建成對外開放的。它和湖對面南邊的劍碑、半島上的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的銅像鄧建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占地約一公頃多,建筑面積有六千多平方米。周恩來是1949年9月住進西花廳的,一住就是26年。1976年和1992年,周恩來、鄧穎超這兩位偉人相繼去世后,他們都留下遺囑,不要保留他們的故居,而要交給公家使用。經中央批準,在周恩來百年誕辰時,在他的故鄉淮安仿制了西花廳,再現周恩來生前工作、休息和會見國賓的場景,陳列周恩來生前的遺物,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瞻仰憑吊。仿西花廳的上層是仿制北京西花園的第三進園子的全部建筑,也就是一方四合院。處于最前邊的主建筑就是西花廳,也就是北京“西花園”的主建筑。它是周恩來當年會見外賓、舉行重要國事活動的主要場所。后排由西向東依次是周恩來的活動室、辦公室、后廳會客室、鄧穎超臥室、鄧穎超辦公室和周恩來臥室;周恩來辦公室門前的一小間是當年總理衛士值班室;兩邊廂房分別為周恩來身邊工作人員的用房。
館區建筑都由花崗巖外貼面,地由青灰水泥方磚鋪蓋,全部采用青、白兩種顏色,象征周恩來一生兩袖清風、清清白白。
今天,周恩來紀念館已成為舉世矚目上、萬眾敬仰的豐碑,開放十多年來,已接待了近千萬中外賓客,桃花垠重現了昔日的輝煌,處處留下了懷念偉人的游人足跡。
周恩來紀念館1995年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1996年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1997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博系統先進集體稱號;1998年被中宣部確定并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文明單位;20__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如今,周恩來紀念館已經免費對外開放,吸引了更多海內外游客的到來,瞻仰偉人的風采。
淮安導游詞篇七
在一望無際的蘇北平原上,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城市,她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淮安。
春天,當你來到我的`家鄉,你可以到美麗的桃花島去觀賞桃花。當春姑娘悄悄來臨時,桃花竟相開放,遠遠望去,那里就像一個粉紅色的世界,人們常到這里賞花游玩,更是我們春游踏青的好地方。
夏日,驕陽似火,來到美麗的洪澤湖,乘上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游玩,會讓你感到陣陣涼爽。那朵朵盛開的荷花亭亭玉立,像一張張姑娘的笑臉,笑迎各地的客人。
金色的秋天來臨了,涼風習習,讓我們到野外去看看,那豐收的景色美不勝收。
冬日來臨,北風呼嘯,大地披上了銀色的外套,我們去參觀敬愛的周故居,他一定會讓你感到驕傲和自豪,會讓你心里暖融融的,會更加喜愛我們的淮安。
嘿,玩了這么多,可別忘了吃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嘛!我們這可是淮揚菜的故鄉,各種美味任你品嘗,洪澤湖螃蟹、盱眙的龍蝦、平橋的豆腐……會讓你留連忘返。每年的美食節會迎來八方賓客,他們投資獻策,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美麗,更使我們的淮安名揚中外。
怎么樣,心動了嗎?快來淮安玩吧!
淮安導游詞篇八
吳承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學家,他所創作的神魔小說《西游記》家喻戶曉,名揚中外,作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安徒生。
吳承恩故居景區是由故居本體、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吳承恩生平陳列廳三部分共同組成的。它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游記》文化及紀念吳承恩的場所,是全球首部立體電視連續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的拍攝基地。總占地面積12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20平方米。這是由63間房屋和許多亭臺軒閣、假山池塘所組成的明代風格的園林建筑群。
[客廳前甬道];下面我們首先來參觀《西游記》的誕生地---故居本體。故居本體是一組典型江淮風格的明代庭院式民居,由門廳、三進正屋、廂房和后花園組成。
請看這一片蒼翠的竹林。幽雅寧靜,反映了主人超凡脫俗的品味和風范。
[客廳];這里是吳承恩故居的正廳。此客廳是吳家的主堂屋,是舉行喜慶婚喪大典和接待至親賓客活動的場所。
廳前廊柱上的楹聯是:“搜百代闕文,采千秋遺韻,藝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這副對聯高度概括了吳承恩一生的文學成就和他的名著《西游記》的歷史價值。
廳正中安放的這尊頭像,是由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著名專家賈蘭坡,也就是復原北京猿人頭像的那位專家根據吳承恩的頭顱骨和明代人的裝束復原的,科學地再現了吳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國眾多的古代歷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這一座是根據逝者的頭骨“復原”而不是根據想象創作的。
大家請看,先生面部肌肉略顯松弛,但精神矍鑠;神態略顯冷峻,顯示出他性格倔強和一種與世俗抗爭的精神;顰眉凝神,好像已經與他筆下人物一起遨游在神話的境界中。
請看上面這塊“射陽簃”匾額,它是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題寫淮安在西漢(公元前117年)最早設縣時曾叫“射陽縣”,古代文人都喜歡用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出生地為號,因此吳承恩自號“射陽居士”。這塊匾是吳承恩的好友、淮安第一個狀元沈坤為吳承恩書房題寫的。吳承恩為了表示對狀元的尊重,并且顯示他倆的友情,便把書齋“射陽移”的匾額掛在正廳里。
[書房]下面請隨我參觀吳承恩的書房,也就是他創作《西游記》的地方。這里就是吳承恩的書房“射陽移”。由于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轉衰,日趨腐敗的時期,盡管他滿腹經綸,才華過人,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沒有考中。失望中他決定回家潛心創作《西游記》。淮安地處淮河下游。吳承恩幼時,喜聽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傳說淮河的水神是一只力大無比的神猴,名叫無支祁,大禹治水時被壓在洪澤龜山下,至今仍有支祁井等遺跡。專家考證無支祁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在《西游記》中被吳承恩改寫為被如來佛壓到五行山下了。吳承恩長大后搜集閱讀各種傳奇小說和神魔故事,結合中國古代神話和淮安地方傳說,中年開始用他那如椽妙筆,將各種形式的唐玄藏取經、唐僧西游的故事,創作成百回本小說《西游記》。
《西游記》寫了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取經確有事情,后來,人們逐步加以神化,并寫成故事、話本、戲劇,從唐代到明代,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吳承恩以他的卓越的文學才能,將這些故事進行總結、概括和再創造,寫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洋洋八十萬言的百回本小說。
淮安導游詞篇九
淮安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于中國江蘇省中部的一個中國特大城市。長三角22核心成員市之一。淮安位于淮河與京杭運河交點,江淮淮揚文化的中心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淮安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淮安市位于蘇北平原, 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和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下轄清河、清浦、楚州、淮陰四區以及洪澤、金湖、漣水、盱眙四縣,面積1.01萬平方公里,人口510萬,年平均氣溫14℃,降水量940毫米。
淮安歷史悠久,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青蓮崗文化”發源地,商周時期還是徐文化的中心地域,明清時期淮安即為水運交通“咽喉”,大運河、淮河縱橫交匯,是漕運樞紐、鹽運要沖,曾與杭州、蘇州、揚州并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這里曾孕育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枚皋、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民族英雄關天培等。淮安古跡名勝眾多。境內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鎮淮樓、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東方龐貝”水下泗洲城,更有韓信釣臺、吳承恩故居、梁紅玉祠、關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點。
淮安自然風光也十分獨特。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稱的洪澤湖,碧波萬傾,荷香魚躍,百里長堤被譽為“水上長城”、“休閑佳境”;國家森林公園盱眙鐵山寺自然保護區萬木蔥蘢,鳥語花香,環境怡人。作為農業大市,淮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萬畝荷塘、萬畝水杉林、萬畝蔬菜種植園也是農業生態觀光一道道風景。
淮安還是著名的淮揚菜系發祥地之一。這里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軟兜長魚、平橋豆腐、欽工肉圓、文樓湯包等傳統名菜點早已享譽神州。
在一望無際的蘇北平原上,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城市,她就是我可愛的家鄉——淮安。
春天,當你來到我的家鄉,你可以到美麗的桃花島去觀賞桃花,她可和‘射雕’里的桃花島很像哦:當春姑娘悄悄來臨時,桃花竟相開放,遠遠望去,那里就像一個粉紅色的世界,人們常到這里賞花游玩,更是我們春游踏青的好地方。
金色的秋天來臨了,涼風習習,讓我們到野外去看看,那豐收的景色美不勝收,再去爬爬盱眙的山,看看那里的美麗風景,竹林。小溪各種奇異的樹和許多不知名的中草藥,你一定會感謝大自然慷慨的恩賜。
冬日來臨,北風呼嘯,大地披上了銀色的外套,我們去參觀敬愛的周故居,他一定會讓你感到驕傲和自豪,會讓你心里暖融融的,會更加喜愛我們的淮安。
嘿,玩了這么多 ,可別忘了吃啊!“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嘛!我們這可是淮揚菜的故鄉,各種美味任你品嘗,洪澤湖螃蟹、盱眙的龍蝦、平橋的豆腐……會讓你留連忘返。每年的美食節會迎來八方賓客,他們投資獻策,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美麗,更使我們的淮安名揚中外。
朋友,歡迎!歡迎來我們淮安!
距離有長短之分,既有疆域產生的距離,有也有人為產生的距離,淮安在我腦海里,是個很遠又很近的地方,只知道那里是周的故鄉,那里是南方的一個小城市,那里是我沒去過的一個城市,因此在心中就感覺到了它的遙遠。前段時間去沭陽購書,用于贈送“幫扶村”建圖書室,從高速公路的里程標志上指示牌上,第一次知道了與它的距離,原來很近,很想過去看看,看看生活過的故鄉摸樣,很遺憾時間倉促點,未能成行,同去的老總許諾,下次有機會帶你們來看看。
國慶節值班那天,突然接到同事電話,說老總還沒忘記上次的許諾,要帶咱們去淮安看看呢。來此單位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有幸所遇兩屆老總都是素養、品質及佳之人,待人以善為本,工作上嚴謹負責。雖因來到新工作崗位,過去的工作基礎和成就都成為了零,一切需要從新的起點做起,所幸能到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來工作,也就不不后悔本次工作的調整。
因老總要參加一個老縣長的追悼會,接近中午11點,我們才出發。出發后,直接奔高速,一路飛馳,大約不到下午1點鐘就到了這個頗具江南風格的蘇北城市——楚洲,也是淮安府衙的所在地。
淮安府署地處江淮要道,沿大運河,環洪澤湖,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為“四大都市”,并享有“壯麗東南第一洲”之譽。雖然這里的建筑有著新舊交替的感覺,但值得欣慰的是,這里的決策者們,給這個城市定位于旅游發展城市,為保留住原有的風貌,小高層建筑遠多數建到了新開辟的開發區,人們在一個高樓林立的古樸幽靜的城市里休閑地生活著,飲食、娛樂、休閑場所比鄰皆是。正值節日期間,在鎮淮樓后面的漕運總督署的門前廣場上,正舉辦著一場歌舞演唱會,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安居樂業,歌舞升平的景象。
老總給我們選了一家“楚洲老店”就餐。最讓我們幾個人感興趣的就是那要用吸管吸著吃的蟹黃湯包,由于都是第一次用吸管吃包子,一個同事用力過了度,讓那熱蟹黃湯餡把嗓子燙著了,嚇的大家只好剝開皮后,小心翼翼地吸著吃,還有蒲菜燉肉丸,味道很不錯,吃過后還不有點不解饞呢,于是,我們又滿大街地去找特產專賣店,一人買了兩包拿回家來燉肉吃。最有意思的是大家一邊吃著所謂的老公雞肉,一邊夸著味道挺香的,結果用過餐后出來時,才看到菜譜標價上寫的是鵝肉。
快樂的用餐后,我們最先來到了淮安府署。這里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也是國內現存古代衙署建筑中體量中最大的一個府衙。它是明清蘇北地區的行政中心和漕運中心。大堂為知府處理公務之處,東西長約三十米,建筑高大雄偉,氣勢恢宏。堂前大院,東西為六科辦公用房:東為吏科、禮科、戶科,西為兵科、刑科、工科。我們幾個人按照上面的字意用現在的行政分工給這六個科進行了分類,但等進到里面看到介紹后,才知道古代的府衙辦公分科還是和我們現在的政府各部門分工有所不同的。
在這個府衙里行走參觀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堂內外的大柱、牌坊上的那些警世醒人的
對聯
,我用相機拍下了其中的幾幅對聯,其中大堂門內的一幅對聯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地方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橫匾為“忠愛”;二堂門外的對聯是:“看階前竹綠苔青無非生意,聽墻外鴉啼雀噪恐有冤情”;三堂前的對聯是:“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這些充滿了辨思和哲理的對聯,體現了為官之道,愛民為本的深刻內涵。在今天,依然對我們的官員們有很好的借鑒之處的。隨后我們來了周的故居。老總先帶我們來到故居門前的一條小河邊,并提醒我們注意到小河有什么不同嗎?我們驚奇地發現,這里的河流是由南向北,而我們所見的河流方向,多是由北向南的。一個曾來這里的同事講了一個傳說,說在周誕生時這里的河流突然改變了流淌方向,一個周游此地的道人看到后告訴人們,這河邊的住宅里誕生了一個能輔佐救市世的賢明丞相。雖然是傳說,但也體現了人們對的愛戴和敬佩。
的故居是個很典型的江蘇民居,紅木藍瓦的建筑格式,古香古色的桌椅,簡樸整潔的臥室,精致的窗棱雕花,都保持了古樸的原貌。看得出來,這里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保護的很好,讓我們的后人能看到了當年真實的生活環境。我理解這是人們出于對的愛戴所至。看著那口清澈的水井,讓我們聯想起的人格魅力,就是這口井水養育了一位偉大的革命者。許多孩子在品嘗著當年喝過的甘甜井水,這更加讓我們懷念我們的好,也讓我們想起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質和坦蕩無私鞠躬盡瘁的偉大胸懷。
遺憾的是游人太多,時間也緊,沒能更詳細的參觀所有的居處,只好匆忙在誕生的房間門前拍下一張照片,因我有幸和是一天的生日,想留個紀念。
我們離開故居后又向河下古鎮出發,到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參觀。
這是是一組體現明代風格的清雅秀麗,頗具江南園林式風格的建筑群。回環曲幽的庭院,青磚白墻,軒廳書齋,竹林茅舍,環境幽雅;幽靜的后花園,長廊樓閣,亭軒舫橋,水榭假山。我們仿佛走進的是一座典雅的蘇州園林。雖然看出來有些庭院是剛剛擴建和修繕的,是一個復古建筑,但整體格局上還是不錯的。在右邊的偏房里陳列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造型,左邊的偏房里是一些模擬影視圖象。行走在這幽雅的庭院里,很難想象出在這樣幽靜的環境里,吳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寫出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小說《西游記》的。讓我不由的對吳承恩老先生又憑添了幾份敬仰和佩服。
淮安導游詞篇十
距離有長短之分,既有疆域產生的距離,有也有人為產生的距離,淮安在我腦海里,是個很遠又很近的地方,只知道那里是周的故鄉,那里是南方的一個小城市,那里是我沒去過的一個城市,因此在心中就感覺到了它的遙遠。前段時間去沭陽購書,用于贈送“幫扶村”建圖書室,從高速公路的里程標志上指示牌上,第一次知道了與它的距離,原來很近,很想過去看看,看看生活過的故鄉摸樣,很遺憾時間倉促點,未能成行,同去的老總許諾,下次有機會帶你們來看看。
國慶節值班那天,突然接到同事電話,說老總還沒忘記上次的許諾,要帶咱們去淮安看看呢。來此單位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有幸所遇兩屆老總都是素養、品質及佳之人,待人以善為本,工作上嚴謹負責。雖因來到新工作崗位,過去的工作基礎和成就都成為了零,一切需要從新的起點做起,所幸能到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來工作,也就不不后悔本次工作的調整。
因老總要參加一個老縣長的追悼會,接近中午11點,我們才出發。出發后,直接奔高速,一路飛馳,大約不到下午1點鐘就到了這個頗具江南風格的蘇北城市——楚洲,也是淮安府衙的所在地。
淮安府署地處江淮要道,沿大運河,環洪澤湖,與揚州、蘇州、杭州并稱為“四大都市”,并享有“壯麗東南第一洲”之譽。雖然這里的建筑有著新舊交替的感覺,但值得欣慰的是,這里的決策者們,給這個城市定位于旅游發展城市,為保留住原有的風貌,小高層建筑遠多數建到了新開辟的開發區,人們在一個高樓林立的古樸幽靜的城市里休閑地生活著,飲食、娛樂、休閑場所比鄰皆是。正值節日期間,在鎮淮樓后面的漕運總督署的門前廣場上,正舉辦著一場歌舞演唱會,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副安居樂業,歌舞升平的景象。
老總給我們選了一家“楚洲老店”就餐。最讓我們幾個人感興趣的就是那要用吸管吸著吃的蟹黃湯包,由于都是第一次用吸管吃包子,一個同事用力過了度,讓那熱蟹黃湯餡把嗓子燙著了,嚇的大家只好剝開皮后,小心翼翼地吸著吃,還有蒲菜燉肉丸,味道很不錯,吃過后還不有點不解饞呢,于是,我們又滿大街地去找特產專賣店,一人買了兩包拿回家來燉肉吃。最有意思的是大家一邊吃著所謂的老公雞肉,一邊夸著味道挺香的,結果用過餐后出來時,才看到菜譜標價上寫的是鵝肉。
快樂的用餐后,我們最先來到了淮安府署。這里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也是國內現存古代衙署建筑中體量中最大的一個府衙。它是明清蘇北地區的行政中心和漕運中心。大堂為知府處理公務之處,東西長約三十米,建筑高大雄偉,氣勢恢宏。堂前大院,東西為六科辦公用房:東為吏科、禮科、戶科,西為兵科、刑科、工科。我們幾個人按照上面的字意用現在的行政分工給這六個科進行了分類,但等進到里面看到介紹后,才知道古代的府衙辦公分科還是和我們現在的政府各部門分工有所不同的。
在這個府衙里行走參觀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堂內外的大柱、牌坊上的那些警世醒人的對聯,我用相機拍下了其中的幾幅對聯,其中大堂門內的一幅對聯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地方無用地方全靠一官”,橫匾為“忠愛”;二堂門外的對聯是:“看階前竹綠苔青無非生意,聽墻外鴉啼雀噪恐有冤情”;三堂前的對聯是:“與百姓有緣才來到此,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這些充滿了辨思和哲理的對聯,體現了為官之道,愛民為本的深刻內涵。在今天,依然對我們的官員們有很好的借鑒之處的。
隨后我們來了周的故居。老總先帶我們來到故居門前的一條小河邊,并提醒我們注意到小河有什么不同嗎?我們驚奇地發現,這里的河流是由南向北,而我們所見的河流方向,多是由北向南的。一個曾來這里的同事講了一個傳說,說在周誕生時這里的河流突然改變了流淌方向,一個周游此地的道人看到后告訴人們,這河邊的住宅里誕生了一個能輔佐救市世的賢明丞相。雖然是傳說,但也體現了人們對的愛戴和敬佩。
的故居是個很典型的江蘇民居,紅木藍瓦的建筑格式,古香古色的桌椅,簡樸整潔的臥室,精致的窗棱雕花,都保持了古樸的原貌。看得出來,這里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保護的很好,讓我們的后人能看到了當年真實的生活環境。我理解這是人們出于對的愛戴所至。看著那口清澈的水井,讓我們聯想起的人格魅力,就是這口井水養育了一位偉大的革命者。許多孩子在品嘗著當年喝過的甘甜井水,這更加讓我們懷念我們的好,也讓我們想起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質和坦蕩無私鞠躬盡瘁的偉大胸懷。
遺憾的是游人太多,時間也緊,沒能更詳細的參觀所有的居處,只好匆忙在誕生的房間門前拍下一張照片,因我有幸和是一天的生日,想留個紀念。
我們離開故居后又向河下古鎮出發,到古代神話小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參觀。
這是是一組體現明代風格的清雅秀麗,頗具江南園林式風格的建筑群。回環曲幽的庭院,青磚白墻,軒廳書齋,竹林茅舍,環境幽雅;幽靜的后花園,長廊樓閣,亭軒舫橋,水榭假山。我們仿佛走進的是一座典雅的蘇州園林。雖然看出來有些庭院是剛剛擴建和修繕的,是一個復古建筑,但整體格局上還是不錯的。在右邊的偏房里陳列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造型,左邊的偏房里是一些模擬影視圖象。行走在這幽雅的庭院里,很難想象出在這樣幽靜的環境里,吳承恩老先生是如何寫出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小說《西游記》的。讓我不由的對吳承恩老先生又憑添了幾份敬仰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