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通過報告,人們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一
了解海洋生物,認識貝類多樣性,具備對貝類的基本知識。
1、通過在野外直接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及外形特征,熟悉各種不同類群動物的分類特征,鞏固并應用在課堂上所學動物學知識。
2、學習采集制作動物標本的方法,同時學會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3、通過這次實習,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反思理解動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一次明確的規劃。
6月8號至6月10號,在生科院動物學組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進行了為期3天的海洋動物實習。
6月8號,前往壩光的泥石灘和石礫灘,在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在退潮的灘邊仔細地尋找各種各樣的貝類和螺類。撿了一些貝殼和螺類后,老師就向我們介紹紅樹林。紅樹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同時,由于紅樹林區內潮溝發達,吸引深水區的動物來到紅樹林區內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由于紅樹林生長于亞熱帶和溫帶,并擁有豐富的鳥類食物資源,所以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紅樹林另一重要生態效益是它的防風消浪、促淤保灘、固岸護堤、凈化海水和空氣的功能。
6月9號,老師帶領我們去南澳市場參觀,了解各種海洋經濟產物。給我們介紹市場上海洋中的經濟產物,調查常見食用海產的種類及分類特征。然后,我們在珍珠島上觀看工人植珠的過程操作,那里的工作人員還教了我們怎么樣分辨真假珍珠。下午我們就來到了珍珠島。我們乘坐了大概十幾分鐘的快艇到達了一個小島,在海邊撿貝類。我們撿到許多種的貝類,還有撿到海參和海膽。不過最后海膽海參都被我們放回去取了。最后在晚上我們把標本清理干凈。
6月10號,我們先去標本室鑒定標本。
1、貝類及螺類簡介:
貝殼的數量、形狀和結構變異極大,有的種類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種類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有的種類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種類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如烏賊、槍烏賊);有的種類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層為黑褐色的角質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素構成;中層為棱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棱柱狀的方解石構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
螺類是軟體動物腹足類的通稱。主要形態特征是身體分頭、足、內臟囊三部分。內臟囊在發育過程中經過旋轉成為左右不對稱,并縮在一個螺旋形的貝殼內,又稱單殼類或螺類。足部廣闊,常位于身體腹側,故又稱腹足類。足的后端常能分泌出一個角質的或石灰質的保護物,稱為厴(肺螺亞綱的種類無厴)。頭部發達,具1—2對觸角。口腔形成口球,內有齒舌能刮食食物。大部分螺類用鰓呼吸,營底棲生活,有一部分螺類有“肺”能呼吸空氣,稱肺螺類,能營兩棲生活。螺類多半生活在水體較肥沃,水草較多的靜水環境,非螺類比較耐污,能在有機質豐富、溶氧不足的表面生活。螺類種類繁多,海淡水均有大量分布,具有重要經濟價值。
2、實驗數據
管角螺:腹足綱、中腹足目、盔螺科。主要生活在近海約10m的泥沙或泥質的海底,是淺海較大型的經濟腹足類。主要分布在日本海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由于它的外型個體大,味美,營養豐富,是高級海產品。
車輪螺:俗名,輪螺、滑車輪螺。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異腹足目、車輪螺科。貝殼低圓錐形、低圓錐形到平旋,胎殼逆旋,臍孔廣闊。殼表通常有獨特的螺旋雕刻。口蓋角質,內側有小柄。 殼表褐色斑較多,有多條螺溝,殼底臍孔色澤淡。有時也稱“螺旋梯螺”。在扁平的圓形貝殼底面階梯般的折褶,環繞著又寬又深的大臍孔。
疣荔枝螺:俗稱辣玻螺、辣螺,腹足綱、新腹足目、骨螺科,系廣溫性底棲貝類。分布在潮間帶巖石間,一般食用品種。
毛蛤:瓣鰓綱、毛蚶屬。
棕蚶:雙殼綱、蚶目、蚶科、 須蚶屬。形態特征 俗稱白頂蚶,貝殼呈卵圓形。殼高30。0mm,殼長49。2mm,殼寬22。0mm。殼面中央微壓縮,殼頂部微凹出,貝殼前端短,后端長,前后端邊緣均為圓形。背腹緣略平行。殼棕紅色,殼頂部具有2條白色放射狀條紋,放射肋細密,與生長紋相交成念珠狀。韌帶面前方短而寬,鉸合部略彎曲,齒短而密。殼內淡紅棕色。
棕帶仙女蛤: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仙女蛤屬。
環文蛤: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簾蛤科。
菲律賓簾蛤:南方俗稱花蛤,遼寧和上海稱蜆子,雜色蛤,山東稱蛤蜊。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
凸加夫蛤:貝類動物,軟體動物門,雙殼鋼,簾蛤目、簾蛤科。
唐冠螺: 軟體動物、腹足綱、前鰓亞綱、中腹足目、唐冠螺科、鶉螺超科。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二
專業:
班級:xx
姓名:侯彥丞
學號: xxxxxxx
目錄
一、前言
野外生存作為一種戶外運動在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展很長一段時間了,并有個別學校已將這種運動引入到學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把野外生存能力作為青少年必須具備的一種生活技能,澳大利亞體育學院還開設了野外生存課程“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題組組長、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處長季克異表示,之所以把這個課題申報為“十五”國家級課題,最重要的是要拓展高校體育課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和生存生活能力。學生在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中能主動學習、生動活潑地去學習,這非常重要。野外生存課程是野外體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是指在遠離居民居住的環境,如山區、叢林、荒漠、高原、孤島等復雜地形域內,在缺少提供生命所賴以維持生存的外部物質,個人或集體靠自身努力,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及近似人為營造的環境條件下,保存和維持生命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的一門課程。野外生存課程作為高校體育內容,強調健身、趣味性和使用性,突出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性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野外生存課程是一種全新的體育內容,它集竟技性和挑戰性于一體,包含登山、野營、野炊、負重行軍、攀巖、速降、定向、漂流、涉水、穿越叢林、野外自救、野外尋食(水)等豐富內容。
二、實踐時間及內容
實踐時間:10月25日--27日
三、實踐目的
1、鍛煉學生在野外遇到地理阻礙時克服困難的能力;
3、豐富學生野外生存知識,提高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組織協調等能力。
四、實踐日志
20xx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一想到能零距離的接觸到大自然,可以自己做飯就很是興奮。經過近5個小時的車程,再加上近一小時的船程,我們平安到達營地。環顧四周,發現這里真的是零距離接近自然,燈光了了,人煙稀少,依山傍水。在進行實習之前,我們已經經過了多次的理論學習,并且進行了分組。到達營地后,我們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在經歷了收拾營地、刷鍋、取水、搭灶、生火等一系列環節之后。終于吃上了野外的第一頓飯,煮方便面!雖然簡單,但是很開心。飯后,大家對第二天的行程略作了解并做好安排后便回到各自的帳篷休息。就這樣,我們度過了野外的一晚。
20xx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來了,一是新鮮,二是凍的是在睡不下了。洗漱的時候再次體會到生存不易,毛巾上冰冷的水讓還睡眼惺忪的我們頓時精神抖擻,含在口中的漱口水也是凍得牙齒生疼。在勉強洗漱后大家做了簡單的早飯,便開始了我們的實習之旅。第一個項目是叢林穿越。望著那光滑陡峭的巖壁,我真是從心底里害怕,但是既然選擇了體驗野外生存的不易,就不能退縮。我硬著頭皮跟在隊友身后向上爬,上山的路很不好走,有很多很滑的陡坡,越往上走眩暈感越是強烈,中途經老師許可進行了休整后,在老師和隊友的連拖帶拉下,終于順利完成了穿越的過程。之后一個項目是降巖,由于穿越過程中身體不適且體力消耗很大,在老師的許可下由助教老師沿小路帶下山,雖然沒有經歷此次降巖,但之后聽隊友的講述也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當時那種刺激、緊張的心理,并由衷欽佩隊友們的勇氣和毅力。經歷了這兩個項目后,大家回到基地附近開始學習扎竹筏,主要學習兩種基本而實用的結繩方式,并且在隊長的帶領下很快完成了我們的任務,隊員們撐著自己親手扎的竹筏在水中滑行時臉上的滿足感與成就感溢于言表。由于考慮到安全問題,大家只在湖中稍作逗留便回到岸上生火做飯。為了幫助同學們補充能量,學校給我們每組配發了一只雞。在經歷了一天的勞累奔波后,野炊區頓時一派殺雞拔毛、磨刀霍霍的戰斗景象。在并不精致的加工下做了一頓豐盛的野外星光晚餐。之后是篝火晚會,每組都表演了精彩紛呈的節目,大家還圍著篝火取暖。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活動的正常進行,晚會很早便結束了。這一天,在愉快中完美結束!
20xx年10月27日 星期日
隨后又開展了幾個小游戲,還對本次實習進行了最后的總結。大家原地休整了一段時間后,于當天中午十二點多,在校車帶起的塵土中和船上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離開了實習基地順利的返回了學校。
五、實踐總結與建議
現在的大學生被戲稱為住在象牙塔里看世界的人,那說明了我們缺乏“走出去”的經歷,缺乏體驗社會、體驗生活的經歷,此次實習正是對我在野外生存這方面經歷的彌補。在零距離的接近自然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受到野外求生的不易,也學到了很多求生技巧。在此,感謝老師的關心與鼓勵,感謝同學們對我的照顧與幫助。同時,我還學會了怎樣盡快的融入群體,出校門時大家只是互不相識的校友,而離開時我們依然成為了曾經一起努力挑戰自我、一起克服困難的同進同退的戰友。回想整個實習經歷,讓我覺得我們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感謝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這些在課堂上永遠也不可能領悟的知識、感悟以及那些在此次實習過程中結識的良師益友。
此外,我們還發現了這次生存體驗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引起老師的關注,使我們的實踐活動更加完美。
1、實踐活動時間選擇不當,已經進入冬季,天氣較寒冷,同學們在野外容易生病。
2、實踐活動內容過于單調,曾經上過這個課的同學再選的時候會覺得無味。
3、老師應該幫助各組之間的交流,不要讓交流僅限于小組。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三
理論聯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將我們所學的理論落實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識別一些上課是沒有涉及到,并且課本上也沒有詳細說明的植物,將理論系統化。使我們通過親身體驗更深刻更形象更具體地記住所學知識,并能更熟練地加以運用。
尖峰嶺的熱帶樹木園。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下采集野外標本若干種,對其進行識別、分析,了解其生活習性、名字、科目等,并對其進行壓制等具體操作。
1、xx月xx日是我們植物野外實習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們乘上了開往尖峰嶺的汽車,一路上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計劃著接下來為期一周的具體實習過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們抵達尖峰嶺熱帶樹木園,來到了熱帶樹木園,也就是我們住的地點。由于時間比較晚,加上同學們一路坐汽車比較累,第一天就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寢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的準備。
2、xx月xx日,今天要去的是筆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較遠,大概要經過兩個小時的步行才能到達,所以今天的任務量是比較大的,由于天氣比較炎熱,大家走的也比較吃力,到達山腳已經將近十一點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開始午飯,歇息片刻才開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而且樹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對我們的挑戰性也就會越大,由于山陡,我們一個牽著一個,很快就到了山頂,之后大家分散開始采集。
雖說這里環境惡劣了一點,但植物的種類卻非常豐富,我們采到了龍膽、五味子、手掌參、川地龍、渥丹、狼尾草、并頭黃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腳集合,此時所有的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可是還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個難題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終于按時回到了住處,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天,它讓我們變的更加堅強,同時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點開始壓制標本,今天的任務就結束了。
3、xx月xx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較累,所以今天選擇了一個相對較近的地點,這是一個小樹林,雖然小,但事實上它的植物種類并不少,在這里我們采集到了白蘚、觀倉術、廣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處。照例,下午三點開始壓制標本,另外要求畫兩張標本圖,這天的任務就這些。
聽著鼓勵的話,我們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們還拍了許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興奮至極,之后又去了仙女宮和水簾洞,目睹了石海的壯觀,沒一個地點都留下我們大家的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就這樣一直玩到了下午兩點多,大概三點半,我們回到了原地。這一天就這樣在快樂中度過了。
5、xx月xx日,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今天先后去了南飲泉和北飲泉,這里有許多風格別具特色的小建筑,其中“世界名泉”是最吸引人的地點,接著又去了藥泉湖,記得這里的泉水是最具特點的,味道有點閑,而且對于這水還有其美麗的傳說,隨后我們又買了些小飾品,有五大連池留念項鏈,雨花石和磁石等,都很具有地方色彩。中午,我們以組為單位返回。今天下午6:00,老師對我們這幾天的實習內容進行了測試,主要內容是對植物的識別,測試完成,今天的任務也就結束了。
6、xx月xx日,這是本次植物野外實習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們就準備好自己的物品,4:00就離開了住處,踏上返回的列車,或許是出來時間長了,對學校便產生了牽掛,期盼著能夠快些到達,期盼著把我們的經歷講給那些沒來的同學聽,就這樣離五大連池漸漸的遠了,我們為期一周的實習生活也臨近了尾聲。
1、百合科(liliaceae):單子葉植物,隸屬百合目(liliales),多年生草本,少亞灌木或喬木狀。直立或攀援,具根狀莖、塊莖或鱗莖。葉互生或基生,少對生或輪生。
2、菊科(keyinwiki):雙子葉植物綱,菊目的一個科,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稀喬木,有乳汁管和樹脂道,草本,頭狀花序,聚藥雄蕊,瘦果頂端帶冠毛或鱗片。
3、毛茛科(ranunculaceae):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數為藤本或灌木。單葉或復葉,通常互生。根據果實類型,通常分為具u果的金蓮花亞科和具瘦果的毛茛亞科。金蓮亞科主要有烏頭屬、翠雀屬、金蓮花屬、升麻屬。
4、唇形科(labiatae):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通常為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具有柄或無柄的腺體,或各種單毛、具節。多為二唇形,著色;雄蕊通常4,二強,稀2枚,通常前對長,后對較短,著生于花冠管上;子房上位,由2個心皮形成;花柱。
5、豆科(leguminos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喬木或攀援大藤本,花冠——一些是蝶形花冠。
6、薔薇科(rosaceae):草本,灌木或喬木,常有刺及明顯的皮孔。
7、花萼5裂或5枚,花瓣通常是5枚;花萼和花瓣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它形狀花托的邊沿。雄蕊多枚,雌蕊1枚或多枚,雄蕊通常著生在杯狀或其他形狀花托的邊沿。
這次實習我們學到了許多東西,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相結合,這種方法讓我們輕松地記住課本上的知識。最重要的是實習過程中我們同學間的友情更深了一步,讓我們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也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雖然偶爾也會覺得累,但是回想起來卻是既充實又美好的,我們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同時,也感謝幾位老師一路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耐心的幫助,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懂得了許多,也了解了許多。這次實習教會我的東西會使我終身受用,這短暫的實習生活也將會令我終生難忘!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四
綜合地理野外實習時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培養學生掌握野外調查與分析的基本方法,進一步豐富和拓寬知識領域,培養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以及進行德智體美全面教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獨立的重要教學環節。
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調查的能力,并通過野外實習
加深、加強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了解實習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地域文化景觀的構成與基
本特征,深入認識其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建立起宏觀的、整體的思維方法。
3.通過對實習區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現象及綜合景觀的觀察、感知,綜
合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與知識去發現、認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對地理學各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并為以后的學習和參加社會經濟建設研究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4.培養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撰寫論文、匯報成果的綜合能力。
12月19日12月20日
第一天:早上8點出發,首先到達北碚觀音峽進行考察,中午到達淶灘古鎮,下午考察參觀了古戰場釣魚城,傍晚時分到達縉云山。
第二天:早上8點出發,考察了縉云山地質、地貌、植被、土壤、旅游等。下午2點半參觀了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地質實驗室和天文館。
第一站:觀音峽
水沿崖飛瀉直下,汽車火車借江擦肩而行。江輪汽笛聲聲,漁船應和綿綿,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二站:淶灘古鎮
淶灘古鎮內較多,其中主廟二佛式最出名。上殿坐落鷲峰山頂,下殿位于鷲峰山間,占據較好的自然風水地。一個鎮子只要依山傍水,環境就不會差,淶灘就是這樣的地方。加上豐厚的文化遺產,淶灘古鎮真是鎮小名氣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民居錯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樸典雅,因此古鎮的發展與其良好的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旅游業便成為了其主要的經濟、市場發展中心,當然環境因素也不可小視,環境發展的好壞與古鎮發展的興衰相一致。
第三站.釣魚城
城上極目遠眺,群山逶迤,江流蜿蜒,山林野趣,田園風光歷歷在目。釣魚城“方山丘陵、平行陵谷的地貌特征”和“三江匯流”的地理環境,是真正的天、水、山、城合一”的自然生態環境。在釣魚城導游給我們講解了階地的劃分,及河流的侵蝕和沖刷。而且釣魚城的內外兩城的設計均是極好的利用了釣魚城的地理環境。釣魚城內的古建筑及寺廟保存得很好,天池、兵器都基本完好,通過對這些建筑及佛像的參觀,就猶如千年的風光又重現眼前。釣魚城因其險、易守難攻的特點,使城防與淶灘古鎮的城防有所區別。在旅游業的發展上,景區對文物的保護性較好,山路修建不多,景區內無居民居住,很好的保護了其自然環境。
第四站.縉云山
縉云山位于北碚境內,被列為亞熱帶森林自然景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
珍稀植物及風景資源。縉云山屬川東平行嶺谷的溫塘背斜之一段,厚層砂巖覆蓋山頂。在暖濕積分氣候條件下,發育和保存了我國東部亞熱帶典型的長綠闊葉林(地帶性植被)。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三種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縉云山屬盆地低山,影響相撞植被類型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受人為作用程度的大小。其次是局部地貌因素構成的生境條件,使之對水分、熱量、光、土壤等產生分異,導致此生植被在演替序列上的差異。其主要植被類型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常綠針、闊混交林、亞熱帶馬尾松林、灌草叢。縉云山的主要土壤為山地酸性黃壤。
農村居民賣竹筒飯來掙錢,造成亂砍濫伐,游客對環境的污染也更加嚴重。山下的零散式建筑,造成旅游業規劃的障礙。
農民與政府的社會沖突在這些基礎上才能得以解決,所以,怎樣對旅游進行科學的規劃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第五站:西南大學地質博物館
在地質博物館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典型巖石、礦物、化石;參觀天文館,領略宇宙的無窮魅力;看到了天文望遠鏡,以及投影在白紙上的黑子;觀看了行星、恒星的運動特點,西南大學地質博物館也展示了西南大學對地質的深入研究。博物館內還通過古生物模型地臺,晶體旋轉展示來展現西南大學對地質研究的卓越成果。
實習總結
通過這次的野外實習,我收獲到了很多知識。對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地理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地貌、地質以及巖石礦物有了更多的認識。通過對釣魚城、淶灘古鎮的實地考察,我學會了怎樣用人文地理的思維方式去分析歷史文化古跡。通過對縉云山、小山峽的觀察,我學會了怎樣去觀察土壤、巖石結構,分析其特征。野外調查實習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把書本上的知識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起來,是一次很好的實踐鍛煉。讓我受益匪淺。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五
本次動物野外實習,我們捕獲100多種動物,并制作成標本。大概有環節動物,兩棲類,蛛型綱,多足綱,昆蟲綱;其中昆蟲綱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已知約198000種。通稱蜂或蟻。觸角絲狀或膝狀。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大后小,或無翅。許多種類有“細腰”。雌性常有鋸狀、針狀產卵器或螯刺。無尾須。完全變態。
黃蜂:黃蜂(wasp),亦稱胡蜂。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 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蟲。黃蜂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及一對觸角。黃蜂的口器為嚼吸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
雙翅目:已知在1xx0種以上。通稱蚊、虻和蠅。觸角絲狀或
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質,后翅退化為平衡棒。無尾須。完全變態。
虻:虻類體型粗壯,飛翔力極強,外表極象一頭特大號的蒼蠅。體長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為它們飛翔時帶著嗡嗡聲又快又急,好象亂飛一樣,但決不是瞎飛亂撞。虻類和其他吸血昆蟲一樣,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發達,上、下顎及口針都極鋒利而發達。每當吸血時,首先用這三件利器劃破動物的皮膚,使血液津津滲出,就是堅韌的牛皮也無從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擬氣管將血吸進體內。虻很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時,常使牛馬渾身血跡斑斑而狼狽奔逃。虻類最喜歡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溫度較高的地方,水田、沼澤地、葦坑、流水、靜水附近是它們生兒育女的理想環境。它們往往將卵集中產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葉上,幼蟲一孵化便掉人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時才游到岸邊。
食蚜蠅: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由于蜂很強大,腹末有刺,不好惹;食蚜蠅由于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番,不難區分。食蚜蠅屬于雙翅目,即體上只有一對翅膀,而蜂類屬膜翅目,體上有二對翅膀;食蚜蠅的觸角短,而蜂類觸角較長;食蚜蠅的后足纖細,而常見的蜜蜂等蜂類有比較寬闊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對于熟悉食蚜蠅的人來說,即使在飛行中也可以看出它們與蜂類的不一樣來:食蚜蠅在飛行時能較長時間懸定于空中某一點,后突然飛到附近另一點,飛行動作平穩,而蜂類飛行時常常有輕微的左右擺動。食蚜蠅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六
理論聯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將我們所學的理論落實到真正的事物上,也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識別一些上課是沒有涉及到,并且課本上也沒有詳細說明的植物,將理論系統化,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使我們通過親身體驗更深刻更形象更具體地記住所學知識,并能更熟練地加以運用。
尖峰嶺的熱帶樹木園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環境下采集野外標本若干種,對其進行識別、分析,了解其生活習性、名字、科目等,并對其進行壓制等具體操作。
6月27日是我們植物野外實習起程的日子,早晨12:40我們乘上了開往尖峰嶺的汽車,一路上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計劃著接下來為期一周的具體實習過程……到了大概是下午3:40我們抵達尖峰嶺熱帶樹木園,來到了熱帶樹木園,也就是我們住的地點。由于時間比較晚,加上同學們一路坐汽車比較累,第一天就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回寢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的準備。
6月28日是我們正式野外實習的第一天,今天的地點是熱帶樹木園,早晨7點半集合,步行大約四十分鐘到達那里,這是一個天然植物園,同時也是一個旅游景點,沿著山路登上了半山腰,這里有許多種植物,大家開始以小組為單位采集標本,其中有藜蘆、玉竹、土三七、黃芪、黃花菜、野火球、棉團鐵線蓮、歪頭菜等二十幾種植物,有些是平時不太常見的。大概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開始集合準備返回。下午3:00開始壓制標本,并查檢索表標記每種植物的名稱、科、屬等,今天的任務就按計劃完成了。
6月29日,今天要去的是筆架山(三角山),路程比較遠,大概要經過兩個小時的步行才能到達,所以今天的任務量是比較大的,由于天氣比較炎熱,大家走的也比較吃力,到達山腳已經將近十一點了,于是大家席地而坐開始午飯,歇息片刻才開始正式爬山,和昨天不同,筆架山沒有臺階式的山路,而且樹木也茂盛的多,所以對我們的挑戰性也就會越大,由于山陡,我們一個牽著一個,很快就到了山頂,之后大家分散開始采集,雖說這里環境惡劣了一點,但植物的種類卻非常豐富,我們采到了龍膽、五味子、手掌參、川地龍、渥丹、狼尾草、并頭黃芩等植物,采完后便回山腳集合,此時所有的人都已經筋疲力盡了,可是還要走十多里的路,有是一個難題啊!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終于按時回到了住處,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天,它讓我們變的更加堅強,同時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晚上7點開始壓制標本,今天的任務就結束了。
6月30日,由于昨天大家都比較累,所以今天選擇了一個相對較近的地點,這是一個小樹林,雖然小,但事實上它的植物種類并不少,在這里我們采集到了白蘚、觀倉術、廣布野火球、球果堇菜、色木槭、大戟等植物,中午就返回了住處。照例,下午三點開始壓制標本,另外要求畫兩張標本圖,這天的任務就這些。
7月1日,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去了五大連池的一個旅游景點,早8:00出發,半小時左右到達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條長長的石階山路,于是,我們開始爬山,看了路標,大概爬到三百米時就感覺到累了,這時上面的游人已經有返回的了,還鼓勵我們說:姑娘們加油啊!還沒到一半的路程呢,你瞧八十歲的老太太都爬到了山的頂端……聽著鼓勵的話,我們加快了步伐,一路上我們還拍了許多照片,尤其是到火山口的那一刻,真是興奮至極,之后又去了仙女宮和水簾洞,目睹了石海的壯觀,沒一個地點都留下我們大家的喜悅和激動的心情,就這樣一直玩到了下午兩點多,大概三點半,我們回到了原地。這一天就這樣在快樂中度過了。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七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的實踐能力提高,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認識自然現象,學習、實踐野外工作方法,識別常見物種,采集標本,觀察了解動物以及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結合具體的課題進行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收集數據,分析、討論,寫作實習報告。
20xx年7月11日
昨天剛考完試,今天我們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昨天整個神經還繃得緊緊地,今天就想歡呼,因為可以到外面去接觸大自然了。早上六點鐘還沒到就醒來了,因為很激動,很興奮。上車的時候已經8點了,出發前一天我買了很多話梅,因為怕暈車。8:30車子開動了,我們的第一站是防城港的跨海大橋。經過兩個多鐘頭,我們進入了防城港市。進入防港市后,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藍藍的天空,藍藍的大海。看到海我激動了。
在跨海大橋那里,我們最忙的一件事就是拍照。這里的海風很大,吹亂了我們的頭發,但吹不亂我們愉快的心情。停了十幾二十分鐘之后,我們又要出發了,我們的下一站是怪石灘。一個鐘頭后我們抵達了怪石灘,這里果然名副其實,遠遠望去有許多的怪石扎根在海邊,一波海浪襲來,濺起了幾米高的水花,美麗眩人!在怪石灘,我們脫了鞋子,歡快地投入了大海的懷抱中,盡情的與海浪玩耍。但我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采集標本。在學校之前我們已經分好了兩組,一組是負責采集昆蟲標本,一組是負責采集魚類與軟體類標本。大家在玩夠了之后都開始很認真的在海邊采集動物標本。有的同學拿著鏟子挖螃蟹、有的同學拿著水桶撿貝殼、有的同學拿著網捕魚、還有人拿著毒瓶抓蟲子,大家各忙各的,不亦樂乎!經過半個多小時的采集,我們在怪石灘的任務總算完成了。在上車之前我們把采集的標本經過酒精處理后,貼了上標簽。
離開了怪石灘,我們奔向了金灘,在金灘這里我們不同采集標本,因為已經中午了,我們要在金灘附近吃飯。也許是太晚了,這里有吃的地方很少,而且去哪家都很貴,最后我在一家很靠近金灘的飯館吃了一碗扣肉飯,但我沒有到金灘邊去看,因為去看回來的同學說那不好看,而且風很大。吃完飯我們開始了下一個行程:陳屋濕地。在靠近濕地的一個路口我們拿好所有的工具出發了。這時候,我們昆蟲組的任務來了,我們在路邊抓蚱蜢、捕蝴蝶、抓蜘蛛,一切被我們看到的小昆蟲無一不是我們的目標。一路上,我們抓到了很多昆蟲,收獲頗多。來到濕地,沒有魚可捕,但有很多種的螃蟹,我們用鏟子挖螃蟹,干的挺帶勁的。在這里我們還留下了大合影,記錄了這一難忘的時刻。告別了怪石灘,我們這一天的行程也幾乎完成了,我們的車子瞄準了東興市的方向駛去。晚上我們就住在東興市的旅館了。定好旅館,安排好房間后,大家自由行動。趁著天還早,我們來到了中越交易市場,在這里我們大家都買了很多特產。這一天,我們過得充實、快樂!
20xx年7月12日
在東興這個連風都是咸的的城市住了一晚,今天醒得很早。7:30準備上車到北侖河源頭,經過一路的補眠,到北侖河源頭時,我們已經睡了一覺醒來了。下車,帶上所有工具,捕魚抓蟲子去咯!北侖河源頭的水特清特美,在這里,我們一路笑著走過。捕魚組的拿網走水路,抓蟲組的也拿網和毒瓶走旱路。大家一路前進,遇到了不少困難:捕魚組的由于水太清、太急而捕不到魚;抓蟲組的網壞了,只能戴手套徒手抓;水路彎彎曲曲,障礙重重······在北侖河辛苦工作了一上午,大家的褲子很多都濕了,但擰擰又要上車開往下一個地點了。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里艱難地找到吃飯的地并吃飽飯,休息夠后,我們的車子駛向了去十萬大山的路上。“十萬大山”顧名思義就是有很多的山。果不其然,一路上,車子行過的路都是依山而鋪的公路,從車子里向外看,別有一番驚險。在一條小河邊我們的車子停了下來,又一次,我們帶著工具去采標本。班主任興致勃勃的背著電瓶去捕魚,后邊跟著七八個人。而我們昆蟲組的繼續抓蟲、捕蝴蝶。這里的水也是很清澈的,因此去捕魚的人收獲依舊不大,玩水的人倒是抓緊時間,多與這里清清的水來個親密接觸。大概停留了一個小時,我們的野外實習也算圓滿完成了,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
經過兩天一夜的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已經八九點了,我們是又累又餓,可又覺得很快樂,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在這一次野外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處理蝴蝶的方法;用毒瓶毒死蟲子;用酒精浸泡魚和蟲子;用鏟子挖有螃蟹的小洞。
回到學校,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鑒別昆蟲的種屬真的很不簡單,有時候一個下午也鑒別不出一個來,挫敗感油然而生。但我堅信:堅持就是勝利!經過兩天的努力我們雖不能吧所有的物種鑒別出來,但大部分已得到確定,并且弄出了美麗的蜻蜓蝴蝶標本,這對我們來說是我們這一次實習的最大收獲。成果展做得很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激動、開心!
1、出發前的安排能更具體,最好每人都知道到了目的地后自己該干什么,而不是有些人一直在玩,有些人卻一直在做事。
2、小組長可以多幾個,這樣就不會出現累死累活一個人的現象了,組長也不能隨便選了,一個比較有領導能力的和兩三個需要鍛煉的同學一起搭配最好。
3、時間太趕了,而且預想的跟現實的差別挺大,下次找個魚多一點的地方去實習才可以,不然結果又是捕不到魚。
4、野外實習前,老師應該給我們上幾節課,讓我們了解實習的內容,還有可能會采集到的標本的知識。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八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占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搜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群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節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地理學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據時間的順序,一般可劃分為準備階段、野外工作階段和總結階段。其中雖以野外工作為重點,但準備階段和總結階段也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由于受時間的限制,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實習時間,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重視準備工作或不進行野外工作的總結。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視了這兩個環節,實習才能得到圓滿的效果。
為了使野外實習取得預期效果,出發實習之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十分必要。
(1)確定野外實習的地區、路線和主要實習點。指定實習隊負責人,負責實習的準備工作。初步確定實習的時間、地點、主要路線和主要實習內容,初步做出經費預算。
(2)收集有關實習地區的文獻資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和有關專業圖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區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了解實習區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盡量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進行野外預查。通過預查進一步確定實習地區和實習路線。專業指導教師要通過預查進行備課,選擇的實習方案,確定觀察路線和實習點上的實習內容,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預查中要盡量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系,一方面通過他們了解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以求得他們對野外實習的支持。
通過預查,還要落實實習隊的野外后勤工作,包括落實實習隊的食宿地點、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給養條件、氣候條件、衛生條件及安全保證情況等。
(4)野外實習計劃。根據教學實習目的,確定詳細的實習日程,寫出每一天的實習路線、地點及主要內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慮實習內容的合理順序,又要考慮交通和路線的條件,盡量做到經濟、合理。實習中要保留適當的休息時間,特別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學生容易疲勞的情況下,休息之后可以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實習計劃應寫明各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學生介紹實習地區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對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實習和獨立觀察判斷。實習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查閱實習地區的有關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狀況的歷史和現狀等有關文獻資料和圖件,包括前人的調查報告、論文、專著、地形圖、各種專業地圖、航片、衛片、tm磁帶等。
(6)其它準備。
1、體能準備。
野外實習經常需要連續地坐車、大劑量的運動,對參加的每個人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所以,保質充沛的體能和精力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
2、物質準備
第一,實習過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實。
第二,實習中所需的設備、器材等的準備,如照相機、攝像機、羅盤等。
第三,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準備。
第四,個人生活用品以及與野外實習相適宜的著裝準備。
第五,為預防突發事件,請遵循前人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兩條訓誡“窮家富路”和“冬天出門帶干糧,夏天出門帶衣裳”,后者對干旱區域更具現實意義。
野外階段是實習過程的主體部分,野外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要按實習計劃進行。在路線調查或沿途觀察中,要隨時對照地形圖,在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并把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地理界限等標記在地圖上。在途中停歇或到達觀察點時,要將沿途看到的主要現象、主要認識和主要問題記在野外記錄薄上。
(1)實習記錄。它是實習的最基礎成果,是編寫實習報告與習作論文的基本依據,因此要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包括沿途觀察和實習點的觀察與描述。
(2)照相與素描。照相已成為野外實習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記錄自然環境特征。素描是自然地理實習的重要補充,它可有意識地取舍,突出重點,達到照片無法表現的效果,尤其是對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條件的同學可充分發揮特長。
(3)綜合分析。自然地理實習,是從要素觀察描述開始到綜合分析歸納結束。因此,野外實習要注意每一個實習點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所發生的各種相互作用的性質、過程、方向和發展規律。
(4)互相幫助,安全第一。野外情況復雜,要時刻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險的地段活動,登山涉水,要注意上下游的變化,任何情況下不能一人單獨進行野外活動,以防不測。大家除了學習上互相切磋之外,生活上也要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實習隊是一個整體,要防止掉隊發生。
野外實習的總結,一般在野外工作結束返校后進行。首先要對野外記錄及搜集到的文字資料等進行認真地整理和分析;對野外搜集到的大量數據資料,進行清理、統計和分析;對野外攝影進行洗印與擴印;對采集的樣品進行整理,并抓緊進行必要的室內分析與測試。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要對實習地區進行系統的區域綜合分析。主要包括:實習區地理位置的分析,實習區地理現象的描述,對類型、區域分異及其內部聯系的描述和分析,對自然環境和地理現象的形成因素、動態過程及發展歷史的描述和分析,對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分析等等。明確實習取得的主要結論和存在的問題。
最后,學生應根據實習計劃的要求,在規定期限內提交實習報告作為野外工作的主要成果。
動物學野外實習報告十篇九
今年有了植物實習的寶貴經驗,在實踐中教給我們許多課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有些植物雖然在課本上把它的特點說的非常清楚,但在實際上還是認不出來,這次實習活動確實讓我們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植物,完美的結合了理論和實踐。
在第一次平山實習時,那時正值5月中旬,天氣不冷不熱,花樹茂。在吳老師,王老師和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大山里度過了我們第一次植物實習,平山的植物物種豐富,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資源,為我們以后關于更加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植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楊老師憑借他豐富的植物分類學教學經驗,為我們講解稠李鼠李的區別,接骨木水曲柳的異同,還有如何區分金銀忍冬和黃花忍冬。在那里我們認識了刺五加、花楸、榛子、蒙古櫟、落葉松、白樺、忍冬,夾蒾等樹木。當時花開正好,正好可以認識很多花。平時經常聽老師提起的漏斗菜、白頭翁等這些經常聽到卻沒見過的花在這次實習時老師都詳細的為我們講解,在觀察實物的時候加深了我們記憶,當看到白頭翁花開時,切實體會了名字的真切可愛,白白如老翁頭發,真的好可愛,這是書本描繪不來的。還有一些雖然不常提起但應該知道的,延胡索、荷青花、等。
農園里的果蔬花草都是我們的心血,從草莓的開始種植,拔草,掐走莖,包含了我們園林班所有同學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我們也是從開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后來慢慢的熟悉,離不開老師耐心的指導,后來草莓長大些了,老師叫我們去掐走莖,以前根本就不知道草莓還要摘走莖,當然后來老師告訴我們這也是為了讓草莓長得更壯收獲更多的果實,走莖長到一定成熟就能做草莓的秧苗了,相當于繁殖了,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種植草莓的過程。
在快結課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去東北地區最大的植物園--哈爾濱植物園做了一次重點認識了解花的實習活動。
在剛一進門處,老師讓我們注意那些地被花卉,鳳仙、海棠、還有和萬壽菊很像的孔雀草,在觀察花的同時老師還要我們仔細看那些地被花卉在園林應用上的配置,有意無意的為我們后來的植物配置奠定基礎。領略了遍地玉簪的清新,真正結合老師上課說的樟子松別名美人松,遠處看去樟子松筆直站著,上黃下褐色,真有美人的韻味,這是單在書本上領略不到的。在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書上講的翠菊、麥干菊、琉璃苣、萬壽菊、萱草、虞美人、月季、等。還看到了大葉子的梓樹,以前都沒有注意過,在這次實習中更加了解,下次看到時也知道這原來就是書上講的那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