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
詞語解釋
含糊[ hán hu ]
⒈ ?言語不清楚。
例含糊其詞。
含糊不清。
英ambiguous; vague;
⒉ ?馬虎;是非不分。
例含糊了事。
英careless; perfunctory;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含胡”。
⒉ ?形容聲音、言語或意思等不清晰、不明確。
引唐 劉禹錫 《與柳子厚書》:“弦張柱差,枵然貌存。中有至音,含糊弗聞。”
《新唐書·忠義傳中·顏杲卿》:“賊鉤斷其舌,曰:‘復(fù)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而 龜山、晦庵、無垢 之徒,皆以為兼仁智而言,其意含糊,了不可曉。”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張鐵臂 紅了臉道:‘是小時(shí)有這個(gè)名字。’別的事含糊説不出來。 杜少卿 也不再問了。”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二章:“只有 劉戡 顯得特別:他象發(fā)熱發(fā)冷,時(shí)而大聲說什么,時(shí)而含糊地嘟囔。”
⒊ ?形容辦事敷衍馬虎;茍且,不認(rèn)真。
引《舊唐書·陸贄傳》:“既相執(zhí)證,理合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宋 歐陽修 《再乞根究蔣之奇彈疏札子》:“臣若有之,萬死不足以塞責(zé);臣若無之,豈得含胡隱忍,不乞辨明?”
《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問官不肯推詳,含糊了事。”
《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遇著這般潑婦,難道終日廝鬧不成?少不得鬧過幾次,奈何他不下,到只得詐瞎裝聾,含糊忍痛。”
毛澤東 《學(xué)習(xí)和時(shí)局》:“對(duì)于人的處理問題取慎重態(tài)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損害同志,這是我們黨興旺發(fā)達(dá)的標(biāo)志之一。”
⒋ ?示弱;差勁;無能。常與“不”字連用,表示反義。
引老舍 《茶館》第二幕:“我賣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十:“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呀!不含糊!”
駱賓基 《東戰(zhàn)場(chǎng)別動(dòng)隊(duì)》一:“人倒是不含胡,就是脾氣暴躁點(diǎn)。”
國語辭典
含糊[ hán hú ]
⒈ ?言語不明白。也作「含胡」。
引《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聽了他這一片狂妄的話,也犯不著合他斗氣,只得含糊著答應(yīng)了幾個(gè)『是』。」
近吞吐
反清楚 利落
⒉ ?做事不澈底,馬馬虎虎。也作「含胡」。
引《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 直。」
英語ambiguous, vague, careless, perfunctory
德語unklar, undeutlich , verdunkeln (V)?, schattenhaft (Adj)?, undefiniert (Adj)?, vage (Adj)?, zweideutig (Adj)?, zwielichtig (Adj)?
法語négligemment, nébulosité, équivoque
※ "含糊"的意思解釋、含糊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 shēng mén聲門
- liàn yóu煉油
- yù qī預(yù)期
- chuán shū傳輸
- bǎi fēn zhī bǎi百分之百
- qù qǔ去取
- bái yì guān白衣冠
- tú shuō圖說
- dǎ yìn打印
- kāi qǐ開啟
- fāng mù shā方目紗
- bǔ zhù補(bǔ)助
- gǎn yú敢于
- tǐ xì體系
- kāi hù開戶
- dǎng tǔ qiáng擋土墻
- diàn dòng電動(dòng)
- yǒu lǐ shù有理數(shù)
- huà yī guān畫衣冠
- gān gān jìng干干凈
- tǐ wèi體味
- shì yòng世用
- chōng diàn充電
- lù biāo路標(b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