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春)記者從日前舉辦的2023年上半年知識產權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打擊商標惡意注冊24.9萬件。
商標惡意注冊和囤積行為嚴重擾亂商標注冊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今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完善商標審查審理標準,強化信息化技術應用,關口前移嚴打囤積行為,末端限制違法轉讓牟利,構建全流程治理工作體系,將絕大部分商標惡意注冊行為遏制在源頭,使其無法獲得注冊,最大程度避免波及生產、經營活動和消費市場等社會公共領域,有力保障創新主體和消費者權益,提振市場信心。
1—6月累計打擊的24.9萬件商標惡意注冊中,商標注冊申請、異議等授權環節不予授權19.2萬余件,注冊商標的無效宣告等確權環節不予確權5.6萬余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針對申請具有重大不良影響的商標,惡意申請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及社會公眾關注熱點、網絡熱詞、名人姓名商標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積極維護公共利益,根據社會熱點和輿情關注,及時更新商標注冊敏感詞庫,對316件重大不良影響商標予以處置;對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和成都大運會等重大賽事活動開展預警布局。二是精準打擊商標搶注行為,對侵犯他人在先權利的商標申請,依法作出駁回決定,穩定合法經營者的合理預期。三是有力打擊商標惡意囤積,各業務環節共打擊惡意囤積商標2220件,不予核準惡意囤積商標轉讓173件。四是限制濫用商標法律程序,共打擊以欺騙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商標439件,對212件惡意制造同日申請的商標注冊申請予以處置。針對惡意“撤三”、惡意異議、惡意復審、惡意無效等行為,研究制定規制措施。五是加大商標代理監管力度,向市場監管部門轉送商標代理違法違規商標申請36件,加快建立完善商標代理信用檔案、商標代理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及指標體系。六是強化部門和地方協同,與市場監管總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等部門加強聯動,信息共享,向地方轉辦案件線索29條,涉及商標3836件。
短評
全紅嬋得了冠軍,有人搶注;谷愛凌得了冠軍,也有人搶注;淄博燒烤火了,又有人搶注;《狂飆》中的高啟強,也沒有逃脫被搶注的命運……近年來,通過媒體報道,越來越多人關注到商標惡意注冊這一現象,社會各界已形成共識:惡意注冊擾亂商標注冊管理秩序,必須重拳打擊、依法懲治。
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加大打擊惡意注冊商標的力度,采取完善法律法規、強化源頭審查、開展專項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為推動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從打擊整頓向系統治理升級,國家知識產權局于今年5月印發《系統治理商標惡意注冊促進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強調健全依法從嚴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工作機制、全領域深化打擊商標惡意注冊行為,特別要求完善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治理法律制度體系、著力提升商標惡意注冊行為治理能力、加強商標注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按照總局部署,查處了一批惡意注冊商標的典型案件并加大宣傳力度,震懾效應明顯。
商標的價值在于使用,商標的商譽只有通過經營主體誠信經營才能積累獲得。規制商標惡意注冊行為,必須從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必須標本兼治、懲戒與引導兼顧。從上半年打擊商標惡意注冊的數據和舉措可以看出,一張打擊惡意注冊、規范商標注冊秩序的法網正越織越密。鼓勵誠實守信,打擊違法行為,方能正本清源,讓商標發揮應有的價值,讓創新主體活力迸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曉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