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
詞語解釋
老生常談[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
⒈ ?原義為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泛指經常說起的老話。
例鄧颺怒曰:“此老生之常談耳!”輅曰:“老生者見不生,常談者見不談。”——《三國演義》
英be trite and commonplace; common talk of an old scholar; commonplace; platitude; standing dish; sunday schools truth; twice-told tale;
引證解釋
⒈ ?
引《三國志·魏志·管輅傳》:“颺 曰:‘此老生之常譚。’ 輅 答曰:‘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作“常談”。原指年老書生的平凡議論,后泛指講慣了的老話。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若乃前事已往,后來追證,課彼虛説,成此游詞,多見其老生常談,徒煩翰墨者矣。”
宋 黃庭堅 《流民嘆》詩:“風生羣口方出奇,老生常談幸聽之。”
《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首詞,也是老生常談。”
夏衍 《心防》第二幕:“我懶得應酬,說來說去,全是聽膩了的老生常談。”
國語辭典
老生常談[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
⒈ ?老書生的尋常言論。比喻時常聽到,了無新意的老話。也作「老生常譚」。
引《三國演義·第一〇六回》:「鄧飏怒曰:『此老生之常談耳。』」
《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
近千篇一律 陳舊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