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
詞語解釋
臥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
⒈ ?身臥于柴薪,口嘗著苦膽。比喻發奮磨礪,時刻不忘雪恥。
例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報也?!端问贰ず陚鳌?br />越勾踐臥薪嘗膽欲報吳。——《吳越春秋》
英stoop to conquer; firm resolve in danger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ation;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 吳 所執,既放還,欲報 吳 仇,苦身焦思,置膽于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 會稽 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臥薪事不知所出。后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引宋 蘇軾 《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宋史·胡寅傳》:“太上皇劫制於強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為報也?!?br />明 張鳳翼 《灌園記·齊王拒諫》:“他那里臥薪嘗膽勤修政,我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馬臨城待怎生?”
《胭脂血彈詞》第七回:“我則是,濟河焚舟求雪恥,你須將,臥薪嘗膽勵君王。”
李大釗 《國民之薪膽》:“其外交黑幕之風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鍵,無從窺其奧藴,即此已足為吾民未來二十年臥薪嘗膽之資?!?/span>
國語辭典
臥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
⒈ ?越王句踐戰敗后以柴草臥鋪,并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見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也作「懸膽」、「嘗膽」、「嘗膽臥薪」。
引《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后用以比喻刻苦自勵?!端问贰ぞ硭娜濉と辶謧魑濉ず矅鴤鳌罚骸柑匣实劢僦朴趶檾?,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報也。」
近動心忍性 生聚教訓 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