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寂
詞語解釋
岑寂[ cén jì ]
⒈ ?高而靜;清冷。
例去帝鄉之岑寂。——《鮑照賦》
英silent;
引證解釋
⒈ ?高而靜。亦泛指寂靜。
引《文選·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
李善 注:“岑寂,猶高靜也。”
唐 杜甫 《樹間》詩:“岑寂雙柑樹,婆娑一院香。”
唐 張碧 《山居雨霽即事》詩:“結茅蒼嶺下,自與喧卑隔。況值雷雨晴,郊原轉岑寂。”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五章:“這時敵我雙方的炮火都比較岑寂,只偶爾有一兩發炮彈咝咝地叫著落在山頂。”
⒉ ?寂寞,孤獨冷清。
引唐 唐彥謙 《樊登見寄》詩之三:“良夜最岑寂,旅況何蕭條。”
明 劉基 《別紹興諸公》詩:“況有良友朋,時來慰岑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績女》:“媼勿懼,妾之孤,亦猶媼也。我愛媼潔,故相就,兩免岑寂,固不佳耶?”
魯迅 《而已集·通信》:“《語絲》我仍舊愛看,還是他能夠破破我的岑寂。”
國語辭典
岑寂[ cén jí ]
⒈ ?寂靜。
引《文選·鮑照·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
宋·周邦彥〈六丑·正單衣試酒〉詞:「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
近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