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跡
詞語解釋
字跡[ zì jì ]
⒈ ?用毛筆、鋼筆、鉛筆、鐵筆或類似書寫工具手寫的字的形跡;亦指某一特定人這樣寫的字的形跡。
英handwriting; writing;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字蹟”。
⒉ ?文字的筆畫形體。
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那屋上沒有瓦,雨淋下來,把字跡都剝落了,只有‘大明’兩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怎么這些批語的字,都摹仿著我的字跡,連我自己粗看去,也看不出來。”
巴金 《寒夜》三:“那些半清晰半模糊的字跡……今天并不比往常更叫人厭煩。”
⒊ ?指寫過字的廢紙。見“字跡”。
引清 王潔 《啞孝子傳》:“途見字蹟必拾,朔望拜燬於先圣 櫺星 門下,而斂其燼於 黃河。”
國語辭典
字跡[ zì jī ]
⒈ ?字的筆跡、形體。也作「字跡」。
引《紅樓夢·第八回》:「今若按其體畫,恐字跡過于細微,使觀者大費眼光,亦非暢事。」
《老殘游記·第一〇回》:「惟長短句子的歌謠最多,俱是手錄,字跡娟好。」
近筆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