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
詞語解釋
饅頭[ mán tou ]
⒈ ?一種用面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后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
英steamed bun;
引證解釋
⒈ ?一種用面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現在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吳語區有餡無餡統稱饅頭。
引宋 高承 《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饅頭》:“稗官小説云:諸葛武侯 之征 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一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首祭之,神則嚮之,為出兵也。’ 武侯 不從,因雜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頭,以祠。神亦嚮焉,而為出兵。后人由此為饅頭。”
元 柯丹丘 《荊釵記·春科》:“三場文字不得中,六個饅頭落得吞。”
楊朔 《潼關之夜》:“他--年青的軍人--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婦人,更從衣袋里摸出一塊干硬的饅頭交給她。”
國語辭典
饅頭[ mán tou ]
⒈ ?包子。
引《水滸傳·第二七回》:「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里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雖然賣人肉饅頭,老公雖然做贊老子,到沒許多物事。」
⒉ ?今天專指一種無餡的面食。相對于有餡的包子而言。
例如:「這家的山東大饅頭作得極好。」
近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