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惺的詩 >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
自上杭舊縣鄉至永安湖口司無在非山山密而促登頓甚勞途中書此遣懷。清代。李惺。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干干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或數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攝杖徐行復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清代]:李惺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干干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余丈,迭上迭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里,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凌孱顏,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復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我聞七閩之險絕人寰,今見閩西之山長且彎。如樹有幹幹有枝,枝枝葉葉交回環。
一山生出山無數,大抵無一直走皆橫攔。初逾一嶺謂山盡,未盡又見山當前。
山腳稍稍得平處,過去竟為山所關。山頭隱隱現凹處,上去仍為山所瞞。
或數十丈十餘丈,疊上疊下勞躋攀。六日得程三百裡,上下總在山之間。
往時飛步淩孱顔,祇今老矣筋骨孱。賴有兩人能輿我,下輿姑讓渠息肩。
攝杖徐行複小憩,松邊竹下時流連。但見山頭石磊磊,但聞山腳水潺潺。
石原不要下山去,水更不曾流上山。水兮何智石何頑,石固長間水亦間。
咄哉上上下下勞如此,我殆不如石與水。
唐代·李惺的簡介
(1787—1864)清四川墊江人,字伯子,號西漚。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授檢討,屢遷國子監司業、左春坊左贊善。道光十二年丁父喪歸,遂不再仕。主講眉、瀘、劍、潼諸州及錦江書院三十余年。工詩古文,清空高澹。有《西漚全集》。
...〔
? 李惺的詩(15篇) 〕
元代:
徐賁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
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
溪南種田溪北住,屋東栽桑屋西樹。阿翁八十不出戶,長男踏車婦織布。
大女送飯小絡紗,幼男放牛未還家。年年納得官家足,篋有馀布甑有粟。
清代:
陳維崧
吳娘水閣,幾曲金塘,時聽紅魚跳波響。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蔣。
妝臺上。傷春天氣,中酒心情,斜溜明矑還細相。照水釵傾,投餌鬟偏,幾遍惆悵。
吳娘水閣,幾曲金塘,時聽紅魚跳波響。翳然花竹,日高舟尾浮菰蔣。
妝臺上。傷春天氣,中酒心情,斜溜明矑還細相。照水釵傾,投餌鬟偏,幾遍惆悵。
明代:
佘翔
白水塘邊舊草萊,十年三徑鎖蒼苔。寒花解得人歸意,昨夜分明入夢來。
白水塘邊舊草萊,十年三徑鎖蒼苔。寒花解得人歸意,昨夜分明入夢來。
明代:
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宋代:
翁元龍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此間不愧總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鴻雁一聲秋意慘,疏楊援曳尚多情。
:
向雪湖
曈曨曉日上簾旌,又聽林鳩逐婦聲。
可笑天公無定向,只隨汝輩作陰晴。
曈曨曉日上簾旌,又聽林鳩逐婦聲。
可笑天公無定向,隻隨汝輩作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