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臺近(耕云)
祝英臺近(耕云)。宋代。張炎。 占寬閑,鋤浩渺。船艤水村悄。非霧非煙,生氣覆瑤草。蒙茸數(shù)畝春陰,夢魂落寞,知踏碎、梨花多少。聽孤嘯。山淺種玉人歸,縹緲度晴峭。鶴下芝田,五色散微照。笑他隔浦誰家,半江疏雨,空吟斷、一犁清曉。
[宋代]:張炎
占寬閑,鋤浩渺。船艤水村悄。非霧非煙,生氣覆瑤草。蒙茸數(shù)畝春陰,夢魂落寞,知踏碎、梨花多少。
聽孤嘯。山淺種玉人歸,縹緲度晴峭。鶴下芝田,五色散微照。笑他隔浦誰家,半江疏雨,空吟斷、一犁清曉。
占寬閑,鋤浩渺。船艤水村悄。非霧非煙,生氣覆瑤草。蒙茸數(shù)畝春陰,夢魂落寞,知踏碎、梨花多少。
聽孤嘯。山淺種玉人歸,縹緲度晴峭。鶴下芝田,五色散微照。笑他隔浦誰家,半江疏雨,空吟斷、一犁清曉。
唐代·張炎的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陜西鳳翔。六世祖張俊,宋朝著名將領。父張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妙解音律,與著名詞人周密相交。張炎是勛貴之后,前半生居于臨安,生活優(yōu)裕,而宋亡以后則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詞》,存詞302首。張炎另一重要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作了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總結整理了宋末雅詞一派的主要藝術思想與成就,其中以“清空”,“騷雅”為主要主張。
...〔
? 張炎的詩(306篇) 〕
宋代:
李復
泉涓涓兮出重出,回抱山麓兮入于蒼淵。
流來孔多兮自溢于林間,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
泉涓涓兮出重出,回抱山麓兮入于蒼淵。
流來孔多兮自溢于林間,出始一勺兮下合成川。
清代:
陸求可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蝶粉蜂黃,才過了、牡丹天氣。朱檻外、石榴紅綻,照人衣袂。
芳草堤邊鴉影亂,垂楊岸上鶯聲碎。正新裁、紈扇手中攜,槐陰憩。
元代:
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
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
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
唐代:
朱長文
煙暝重湖日欲明,輕篷遙遞浦前聲。良魚好入深淵去,不為鳴榔取次驚。
煙暝重湖日欲明,輕篷遙遞浦前聲。良魚好入深淵去,不為鳴榔取次驚。
清代:
鄒堯廷
巖疆數(shù)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
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
巖疆數(shù)十裡,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
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
唐代:
龔詡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