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八
偈頌一百四十二首 其九十八。宋代。釋廣聞。 吾佛廣大華藏海,法隨法行隨建立。此寶華王獅子座,上有寶蓋從天垂。古來寶積長者子,手持此蓋同供佛。佛以智慧威神力,一一寶蓋合為一。南山去天尺五近,王城不異毗耶城。彼時心即此時心,以此莊嚴作佛事。綵幢寶幡雜金碧,間見層出生光輝。猶如微風吹萎花,而復更雨新好者。仰觀三千大千界,于此蓋中悉充遍。一一世界既亦爾,線蹊針孔無不然。豈止一佛與二佛,盡十方佛現其中。廣長舌相熾然說,萬法一法靡不周。皇上心與佛心通,皇上壽與南山齊。無負此恩與此蓋,臣心有如此山爾。
[宋代]:釋廣聞
吾佛廣大華藏海,法隨法行隨建立。此寶華王獅子座,上有寶蓋從天垂。
古來寶積長者子,手持此蓋同供佛。佛以智慧威神力,一一寶蓋合為一。
南山去天尺五近,王城不異毗耶城。彼時心即此時心,以此莊嚴作佛事。
綵幢寶幡雜金碧,間見層出生光輝。猶如微風吹萎花,而復更雨新好者。
仰觀三千大千界,于此蓋中悉充遍。一一世界既亦爾,線蹊針孔無不然。
豈止一佛與二佛,盡十方佛現其中。廣長舌相熾然說,萬法一法靡不周。
皇上心與佛心通,皇上壽與南山齊。無負此恩與此蓋,臣心有如此山爾。
吾佛廣大華藏海,法隨法行隨建立。此寶華王獅子座,上有寶蓋從天垂。
古來寶積長者子,手持此蓋同供佛。佛以智慧威神力,一一寶蓋合為一。
南山去天尺五近,王城不異毗耶城。彼時心即此時心,以此莊嚴作佛事。
綵幢寶幡雜金碧,間見層出生光輝。猶如微風吹萎花,而複更雨新好者。
仰觀三千大千界,于此蓋中悉充遍。一一世界既亦爾,線蹊針孔無不然。
豈止一佛與二佛,盡十方佛現其中。廣長舌相熾然說,萬法一法靡不周。
皇上心與佛心通,皇上壽與南山齊。無負此恩與此蓋,臣心有如此山爾。
唐代·釋廣聞的簡介
釋廣聞(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賜名佛智,號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從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廣利禪寺。十一年,住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寶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靈隱禪寺。四年,住徑山興圣萬壽禪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廣聞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銘》。 釋廣聞詩,以輯自《語錄》者及其中單編之詩依原卷次編為兩卷。
...〔
? 釋廣聞的詩(207篇) 〕
清代:
武鐵峰
春寂寂。落紅飛滿闌干碧。闌干碧。危樓空結。素心誰白。
去年歸燕今年識。獨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畫成纖影,試臨風說。
春寂寂。落紅飛滿闌幹碧。闌幹碧。危樓空結。素心誰白。
去年歸燕今年識。獨留清怨千秋惜。千秋惜,畫成纖影,試臨風說。
明代:
王彥泓
掠鬢初齊側眼看,紅棉新拭鏡光寒。斜回雪頸些些見,貝齒畏痕恰惱歡。
掠鬢初齊側眼看,紅棉新拭鏡光寒。斜回雪頸些些見,貝齒畏痕恰惱歡。
宋代:
李綱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雲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宋代:
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
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雲。十分瘦損沈休文。
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
宋代:
陸游
己巳被驛書,乙亥戒徂兩,扶衰犯霜露,疲憊不可狀。
夜行星滿天,晨起雞初唱,槁枝燒代燭,凍菜擷供餉。
己巳被驛書,乙亥戒徂兩,扶衰犯霜露,疲憊不可狀。
夜行星滿天,晨起雞初唱,槁枝燒代燭,凍菜擷供餉。
:
玄燁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干云。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
山徑紆徐合,溪聲到處聞。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幹雲。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