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塘橋
高塘橋。宋代。高衡孫。 碧荷色猶懶,紫花香漸多。過橋通故里,分界入新河。土潤何功治,沙平不用磨。衣冠今已矣,從此想鳴珂。
[宋代]:高衡孫
碧荷色猶懶,紫花香漸多。
過橋通故里,分界入新河。
土潤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衣冠今已矣,從此想鳴珂。
碧荷色猶懶,紫花香漸多。
過橋通故裡,分界入新河。
土潤何功治,沙平不用磨。
衣冠今已矣,從此想鳴珂。
唐代·高衡孫的簡介
宋慶元鄞縣人。高閌從孫。累官戶部侍郎、知臨安府。史宅之括浙西公田,官屬皆增秩二等,衡孫知不便,獨辭賞。后以壽終。
...〔
? 高衡孫的詩(1篇) 〕
宋代:
周邦彥
舊識回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鉤。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
舊識回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鈎。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
:
何永沂
溪水清清順勢流,敢來借雪數風流?醫、詩、文卻知吾在,不作人間第二流。
溪水清清順勢流,敢來借雪數風流?醫、詩、文卻知吾在,不作人間第二流。
宋代:
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裡滿盛油。
明代:
張元凱
飛錫常攜海上霞,萬松深處掛袈裟。孤云寄跡元無住,流水將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離貝葉,因緣還出在蓮花。來時一葦輕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飛錫常攜海上霞,萬松深處掛袈裟。孤雲寄跡元無住,流水將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離貝葉,因緣還出在蓮花。來時一葦輕千裡,何似吾家博望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