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三祖山
題三祖山。宋代。王之道。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歷。朝來所干集,我愿容自適。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崎嶇五十里,入山及未昃。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行行何所喜。兩腳有余力。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宋代]:王之道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
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歷。
朝來所干集,我愿容自適。
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
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
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
崎嶇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
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
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
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
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
行行何所喜。兩腳有余力。
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觀山不憚遠,有癖老增劇。
是行迫王事,所過飛鳥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著腳曆。
朝來所幹集,我願容自適。
沖寒走海會,嘯吟遂終日。
眷言三祖山,經從阻良覿。
僧果知我意,飯仆濟行色。
崎嶇五十裡,入山及未昃。
山頭殘雪在,青瑤點微白。
殷勤承老禪,傾蓋同莫逆。
為言信此山,予寶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輕策。
捫蘿助探討,躡石共登陟。
群峰聳遙翠,一水漲深碧。
行行何所喜。兩腳有餘力。
歸來飽香積,清淡更過昔。
唐代·王之道的簡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
? 王之道的詩(991篇) 〕
:
釋元肇
方壺圓嶠神仙經,遠不可到虛其名。東嘉自古山水郡,往往俗駕回山靈。
了知天地不終惜,雁蕩殿出集大成。輞川無人王宰死,五日十日徒勞形。
方壺圓嶠神仙經,遠不可到虛其名。東嘉自古山水郡,往往俗駕回山靈。
了知天地不終惜,雁蕩殿出集大成。輞川無人王宰死,五日十日徒勞形。
:
于石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
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
榴花灼爍露初乾,乍試香羅怯曉寒。
自古獨醒多見忌,與君一醉笑相看。
宋代:
王十朋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復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為佩,不采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唐代:
李涉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圣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并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能使時平四十春,開元聖主得賢臣。
當時姚宋并燕許,盡是驪山從駕人。
:
釋懷深
有求皆是苦,眾生須要求。因名忘性命,為利起戈矛。
不足無時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無人替汝愁。
有求皆是苦,衆生須要求。因名忘性命,為利起戈矛。
不足無時足,知休真下休。死生呼吸至,無人替汝愁。
明代:
吳寬
吳民方切九重憂,祖道休將五馬留。朝寧久稱真御史,封疆還屬古諸侯。
香凝燕寢韋郎詠,棹續花橋白傅游。我忝郡人無以頌,擬叨循吏傳重修。
吳民方切九重憂,祖道休將五馬留。朝甯久稱真禦史,封疆還屬古諸侯。
香凝燕寢韋郎詠,棹續花橋白傅遊。我忝郡人無以頌,擬叨循吏傳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