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鑒賞
這首詩雖以“夢”為題,卻不同于一般的紀夢詩。以“夢回”襯托幻境旋滅,極言異鄉漂泊之苦。
“夢回荒館月籠秋”,首句即破題,描寫了夢醒的時間、地點與四周的環境,寫出了詩人野宿在外的心中感受,為后來的景物描寫、感情抒發作鋪墊。次句“何處砧聲喚客愁”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此詩的詩眼。最后這兩句在藝術上采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靜與蓮葉的響動聲相襯,以寒冷清寂的水面與未休息的鷗鳥的騷擾相襯,充分刻畫出當時冷寂凄涼的氣氛。——以未眠鷗來襯托作者的輾轉反側,長夜難明的愁苦,含蓄表達了作者濃濃的愁苦思鄉之情。
這首詩描寫秋夜景色的孤寂,不直接寫夢,而夢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溢言表,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林景熙簡介
唐代·林景熙的簡介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 ? 林景熙的詩(24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