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無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
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
看到鰲山燈彩,引起了仙人流淚,
海外的神山已經沉淪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
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
想到海天之外去尋找明月,
半夜里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注釋
元夕:農歷正月十五之夜。
六鰲句:鰲同鼇,《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又《摭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鰲客,謁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為鉤線?”后來詩家就常用釣鰲客來比喻豪邁有為的人。這里借指鰲山,是把燈彩迭成山的形狀;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鰲山燈彩聯想到后句的神山淪沒而傷心流淚。
神山:《史記·秦始皇紀》:“海中有三神仙: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這里指臺灣島。
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約兩小時,此處指深夜。鯤洋:臺灣南部有海口名七鯤身臺灣島,鯤洋,指臺灣海峽。
丘逢甲簡介
唐代·丘逢甲的簡介
![丘逢甲](/d/file/p/3eece5ae2854ad8104c527220e444dbe.jpg)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詩人。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后以倉海為名。祖籍嘉應鎮平(今廣東蕉嶺)。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臺灣彰化,光緒十四年(1887年)中舉人,光緒十五年登進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臺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后又于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
...〔 ? 丘逢甲的詩(1115篇) 〕猜你喜歡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