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總持閣
登總持閣。唐代。岑參。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
[唐代]:岑參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凈理,常愿奉金仙。
高閣逼諸天,登臨近日邊。
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淨理,常願奉金仙。
譯文
總持閣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樓閣好像靠近日邊。
晴天俯視,萬井之樹盡收眼底,五陵煙霧迷茫動人愁思。
憑靠欄桿,看那秦嶺低矮;站在窗邊,看那渭水細小。
早知佛教教清凈之理,希望經常侍奉佛像。
注釋
總持閣:在長安城永陽坊、和平坊西半部大總持寺。
諸天:天空。
井樹:井邊之樹。
渭川:渭水。
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
寫這座高閣的高,詩人用了眺望的視角來寫,主要用到了夸張的修辭方法,還加入比喻,對比這樣常見的修辭來增加效果。“逼諸天”、“近日邊”,這是夸張和比喻,“晴開萬井樹,愁看五陵煙”,也是夸張,但是在意義上有一種遞進,使高閣的形象更具體。“低秦嶺”、“小渭川”有夸張地成分但也有對比,拿這樣的秦嶺渭河來突出總持閣之高。其實在最后的結尾詩人的態度里也有夸張的意思,他當然不會真的為了一座高閣而出家,這里只不過是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座佛寺古閣的環境清雅視野開闊罷了。全詩其實很有李白式的浪漫,李白的詩句里就常用到夸張的修辭。也就是因為岑參在詩里這樣淋漓盡致得專寫總持閣之高,所以使作品在整體上有了一種很突出的氣勢,這樣的處理方法在他的詩作里是常見的,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岑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的特色。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
明代:
李之世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
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
吾家有息廬,息身未有日。古人悼無聞,四十而五十。
百年可例推,想亦無間隙。莫若早回頭,可以息則息。
明代:
于謙
靜夜思,何時休,終宵展轉聽更籌。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
功名富貴倘來物,目前渺渺春云浮。甲第歌鐘萬戶侯,五花駿馬千金裘。
靜夜思,何時休,終宵展轉聽更籌。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
功名富貴倘來物,目前渺渺春雲浮。甲第歌鐘萬戶侯,五花駿馬千金裘。
宋代:
曾豐
真空元在我胸中,自外觀之枉費功。熟視主人參透處,也無實相也無空。
真空元在我胸中,自外觀之枉費功。熟視主人參透處,也無實相也無空。
明代:
沈周
短棘長荊古道荒,時風霎雨世情涼。酒杯對面常肝膽,緩急從人卒在亡。
腐鼠與他饑丑得,癡蟬招彼黠徒忙。約君且臥茆檐下,九仞高云看鳳凰。
短棘長荊古道荒,時風霎雨世情涼。酒杯對面常肝膽,緩急從人卒在亡。
腐鼠與他饑醜得,癡蟬招彼黠徒忙。約君且臥茆檐下,九仞高雲看鳳凰。
唐代:
馬湘
省悟前非一息間,更拋閑事棄塵寰。徒夸美酒如瓊液,
休戀嬌娥似玉顏。含笑謾教情面厚,多愁還使鬢毛斑。
云中幸有堪歸路,無限青山是我山。
省悟前非一息間,更拋閑事棄塵寰。徒誇美酒如瓊液,
休戀嬌娥似玉顔。含笑謾教情面厚,多愁還使鬢毛斑。
雲中幸有堪歸路,無限青山是我山。
:
釋德洪
一子被奪去,囷廩遭火焚。冷官寄僧舍,僮仆臥朝昏。
平生五色筆,落紙生煙云。文章竟何用,袖手聲一吞。
一子被奪去,囷廩遭火焚。冷官寄僧舍,僮仆臥朝昏。
平生五色筆,落紙生煙雲。文章竟何用,袖手聲一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