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曹植的詩 > 送應(yīng)氏二首

      送應(yīng)氏二首

      [兩漢]: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fù)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jié)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yuǎn),別促會日長。

      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送應(yīng)氏二首譯文及注釋

      其一譯文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遠(yuǎn)遠(yuǎn)望見洛陽四周群山。

      洛陽城顯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宮室全都被燒焚。

      隨處可見的是殘垣斷壁,荊棘高高仿佛上與天齊。

      再也尋不見舊時的老人,看到的盡是些小伙少年。

      踏足地面覓不出條路徑,荒蕪了的土地誰來耕田!

      游子已經(jīng)多年沒有歸來,再也認(rèn)不得交錯的陌阡。

      原野是何等的蕭條,千里地見不到人煙。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傷心哽咽竟無片語只言。

      其二譯文

      太平的盛世百年難見,歡樂的聚會不可常逢

      天地之悠悠無窮無盡,人生之壽命短如晨霜

      愿我的好友諸事順利,平安抵達鄴城的北方

      親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設(shè)宴餞行在名都洛陽

      難道是酒宴不夠豐盛?是賓客觥酬不夠歡暢

      情誼越深則離別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難當(dāng)?

      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長,離別時匆匆會面更難

      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鳥,與你們展翅一同飛翔

      其一注釋

      ①北邙:山名,在洛陽東北。阪(bǎn),同“坂”,山坡。

      ②宮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把洛陽的宗廟宮室全部焚毀。

      ③頓:塌壞。擗(pǐ“匹”音):分裂。

      ④參天,上高至天。荊棘參天,形容十分荒涼。

      ⑤耆(qí):六十歲以上的人。耆老,猶言德高之老年人。

      ⑥疇:田畝。田:動詞,耕種。

      ⑦念我句:這句是代久不歸的游子(即應(yīng)氏)設(shè)詞,應(yīng)氏曾居家于洛陽。平常居,一作“平生親”。

      其二注釋

       清時:太平之時,黃河變清,叫清時。

      嘉會:歡會。

      終極:窮盡。

      嬿婉:歡樂。

      我友:指應(yīng)氏。之:去,往。朔方:北方,指鄴之冀州。

      親昵:朋友。河陽:孟津渡,在河南省孟縣南。

      中饋:酒食。這句說:難道是預(yù)備的酒食不夠嗎?是因為在此離別之際,飲一千杯酒都還覺得不夠罷了。

      愛至句:猶言朋友之間情誼越深,離別時的悲苦就越深。

      別促句:離別的時間過得很快,再見面卻遙遙無期。

      翮(hé):鳥翎的莖,代指鳥的翅膀。施翮:展翅。

      送應(yīng)氏二首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植時年二十歲。應(yīng)氏指應(yīng)瑒、應(yīng)璩兄弟,二人并為曹植的好友。曹植作此詩時離董卓作亂已歷二十余年,因為不斷的軍閥混戰(zhàn),。昔日繁華的京都已經(jīng)殘破不堪,面對荒涼蕭條景色,又想到馬上要與友人各奔一方。于是他寫下了《送應(yīng)氏二首》。

      參考資料:

      1、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280-281

      送應(yīng)氏二首鑒賞

      賞析

        此詩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應(yīng)氏指應(yīng)場、應(yīng)璩兄弟。應(yīng)場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時年二十歲,被封為平原侯,應(yīng)場被任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隨其父曹操西征馬超,途經(jīng)洛陽。當(dāng)時應(yīng)場也在軍中。之后不久,應(yīng)場受命為五官將文學(xué),行將北上,曹植設(shè)宴送別應(yīng)氏,寫了兩苗詩。這苕寫洛陽遭董卓之亂后的殘破景象。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二旬,寫信步登上北亡囂山,洛陽周圍的群山便會歷歷在目。北邙即亡墨山,在洛陽城北,是曹植送應(yīng)場的必經(jīng)之路。“登“和“望“提挈全詩。只有登上北亡山,才能遙望洛陽四周的群山。這二旬,既交待了詩人綜觀洛陽的立足點,又為下面描寫洛陽的荒涼景象,選取了適宜的角度。這樣寫,合乎事理,使人感到詩中所呈現(xiàn)的景物自然、真切。

        接著,詩人寫遠(yuǎn)望中的洛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派蕭條、凄涼的景象:““往日洛陽繁榮、昌盛的景象不見了,眼前只是一座被焚燒后的寂寞荒城。讀到這里,讀者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當(dāng)年董卓焚燒洛陽時的情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為了逃避關(guān)東各州郡聯(lián)軍的討伐,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臨行前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nèi),室屋蕩盡,無復(fù)雞犬(《資治通鑒》卷五十九)。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zāi)難。這里,詩人用“何寂寞“引起下文,為后面具體描繪洛陽的殘破景象作了必要的鋪墊。

        被焚燒后的洛陽是何等景象呢?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頓擗,倒塌崩裂。這兩句的意思是,廢的殘破不堪的墻壁都斷裂了,叢生的荊棘高接云天。這是一幅衰敗荒蕪的景象。寥寥數(shù)語,勾畫出一幅傷心慘目的大動亂后的社會畫圖,為上兩句所反映的事實作了形象的說明和補充。遠(yuǎn)望中的洛陽是這樣,那么洛陽人又是一種什么樣子呢?詩中寫道:舊,這里指原先的。耆老,年老、年邁的老人。睹,看見新,指后出生的。詩人眼含熱淚,在向讀者沉痛地訴說洛陽城中所見到的情景:往日那些年邁的老人都先后死去了,見到的盡是一些不相識的后生少年。可見,社會動亂給人民帶來多么沉重的災(zāi)難。

        接著,詩人又繼續(xù)為我們描繪:色郊外所見到的情景:““田園無人耕種,雜草叢生,路徑無法辨識,只好撥開草叢側(cè)身前進,足見其荒蕪的嚴(yán)重程度。詩人于此。

        攝取生動、具體的圓回,劌毀八似地荔到出仕叢中少一性叫情狀,使人感到自然、真實、可信。““旬中的游子指應(yīng)氏。應(yīng)氏曾在洛陽居住過。董卓亂起,應(yīng)場漂泊在外,一直沒有回過洛陽,所以說“久不歸“。戰(zhàn)亂使家鄉(xiāng)一片荒涼,他又怎能辨識家鄉(xiāng)田間的小道呢?

        以上幾句,詩人寫遙望中所見及在洛陽所見的情景,在點上進行了必要的渲染,極形象地說明了戰(zhàn)亂給社會和人民所帶來的沉重災(zāi)難。然而,詩人沒有就此止筆,而是把視線從點上向面上擴展開來,從洛陽移到整個遼闊的平原:“中原何蕭條,千里無人煙。“這兩句,在全詩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作者采用一種感嘆的旬式,用一個“何蕭條“的感嘆,和“元人煙的概括,把千里平原一片荒涼的寂寞情景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從而使詩的意境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念我平常親,氣結(jié)不能言“二句,是詩人代應(yīng)場而言。面對災(zāi)難深重的現(xiàn)實,對于人民的苦難和人生的漂泊不定,應(yīng)場想到即將離開洛陽,“平常親“再也不能相親了,郁積在胸中的憂愁涌上心頭,竟使他達到“不能言“的程度,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憎惡戰(zhàn)亂,同情人民的思想情懷。

        詩人作這首詩時,距董卓禍亂發(fā)生已有二十年之久,而社會景象仍如此荒殘,可見當(dāng)時禍亂給人民所造成危害的程度。詩中從城市的破壞、田園的荒廢、人民的死亡,詳盡地描繪出戰(zhàn)亂之后洛陽和中原廣大地區(qū)殘破蕭條的景象,反映了“千里無人煙“凄涼、悲楚的社會現(xiàn)實,是那個時代社會動亂所造成的嚴(yán)重后果的形象反映。它可以和歷史相印證,也可以和曹操的《籬里行》、王粲《七哀詩》、蔡琰《悲憤詩》相印證。

        這首詩在寫作技巧上也有許多獨到之處。首先,它是一首送別詩,但詩人突破一般送別詩寫作的框框,不是從寫送行入手,而是別開生面地描寫洛陽衰敗殘破的景象,而這種殘破不堪的景象又同特定的社會背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詩歌在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吏上都超出了一般送:日詩的范圍。其次,詩人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也獨具匠心。開頭兩旬,總領(lǐng)全詩。詩人登山遠(yuǎn)望,先從洛陽山下筆,然后再寫殘破的洛陽、蕭條荒涼的原野。最后,抒發(fā)游子的離鄉(xiāng)別土之情。這樣,總述與分寫相問,由近及遠(yuǎn)地展開。層次分明,前后照應(yīng),結(jié)構(gòu)緊湊,渾然一體。第三,詩歌的語言也很準(zhǔn)確、形象、生動。比如:“登“、“望“、“何寂寞“、“盡燒焚“、“皆頓擗“、“上參天“、“側(cè)足刀、“無人煙“等等。寫洛陽的殘破,詩人用“盡燒焚“來形容、渲染。“盡“字用得恰到好處。一個“盡“字,既寫出了董卓之亂給人民造成的災(zāi)難,又交代了“何寂寞“的原因。又如:“側(cè)足無行徑“旬中的“側(cè)足“二字,也用得極妙。詩人把在草叢中步履艱難的情狀,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總之,這茜'詩無論是在思想內(nèi)容,還是在藝術(shù)形式方面,都代表了曹植前期詩作的一定水平。它是建安詩歌中為數(shù)不多的直接反映漢末動亂現(xiàn)實的優(yōu)秀詩篇之一。

      賞析

        這首詩著重抒寫惜別之情。關(guān)于這首詩,清人陳祚明在《采菽堂古詩選》中曾評論說:“此詩用意宛轉(zhuǎn),曲曲入情,以人命之不常,惜別離之難遣,臨歧凄楚,行者又非壯游,相愛雖深,愧難援手,留連片晷,但怨不歡,因作強辭自解,妄意會日之長。“這些,比較正確地概括了詩歌的含意,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意提供了借鑒。

        詩人從清時難得、嘉會不常寫起,引起人生短促的感慨,再寫歡送宴會,最后以比翼鳥展翅高翔作結(jié),表現(xiàn)了朋友間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慰勉。

        ““清時,指政治清明的時世。屢得,多得。嘉會,指美好的朋友聚集的盛會。政治清明的時世難以多得,美好的盛會不能經(jīng)常。兩聯(lián)對偶句,既有比喻嘉會象政治清明的時世難得那樣不能經(jīng)常,又含有前因后果的關(guān)系。正是由于戰(zhàn)亂沒有平息,社會不安定,國家沒有統(tǒng)一,清明的時世沒有到來,所以,朋友間的聚會自然就不能經(jīng)常。詩人流露出對當(dāng)時國家政治時世的不滿和對朋友的聚會的珍惜之情。本詩寫送別,先從當(dāng)時的時勢下筆,為后面敘寫惜別之情定下了思想基調(diào),給人以高屋建瓴之感,足見詩人運筆之巧妙。

        “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兩句,是說天地?zé)o窮無盡,沒有終極的時候,而人的壽命卻象早晨的霜露般短暫。讀到這里,使我們聯(lián)想起曹操在《短歌行》中的詩句:“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刀同是感嘆人生之短暫,曹操從酒宴和歌舞場面說升去,慨義人生明翹召幣,半華剴同趔,出丌扁口、似吟低唱,過渡到“求賢若渴“的高昂情緒,洋溢著積極進取的精神。而曹植卻從天地沒有極限寫起,引發(fā)出人的壽命象晨霜般短促,蘊含勸慰朋友應(yīng)珍惜難得的聚會之意。“無終極“和“若朝霜“兩相對照,明寫人生之短暫,實指對朋友間相聚的珍惜,進一步說明上二句中的“嘉會不可常“,暗示詩人壯志未酬的憂傷。

        接著,詩人寫對應(yīng)氏兄弟的美好祝愿:“愿得展燎婉,我友之朔方。“展,申也。嫌婉,安樂而和順。朔方,北方,此當(dāng)指鄴城而言。應(yīng)場曾作為曹植的屬僚,同曹植一起,隨曹操西正馬超,路過洛陽,不久,應(yīng)場受命轉(zhuǎn)為五官將文學(xué),不得不離開曹植北上,投奔留守于鄴城的五官中郎將曹丕。應(yīng)場在《侍衛(wèi)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中曾以“朝雁“自喻,說:“問子游何鄉(xiāng),戢翼飛徘徊往春翔二土,今冬客南淮。“當(dāng)指這次“之朔方“。曹植在送行之際,表達了自己對朋友的美好祝愿:祝愿朋友諸事如意,平安順利到達北方。

        以下,詩人轉(zhuǎn)入對送別宴會的具體描寫。“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為了歡送應(yīng)氏,親朋們聚集起來,在河的北岸設(shè)酒宴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了。古稱“水北為陽,水南為陰。““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中饋,古代多由婦女主持饋食之事,叫主中饋。談,進食給長者。這里捐餞行的酒宴。薄,不豐盛。觴,酒杯。盡觴,干杯。難道是酒宴不豐盛?客人們?yōu)楹物嫷貌荒敲礆g暢。這里,詩人沒有直接敘寫朋友間的離別之倩,而是通過詢問客人們飲酒不歡暢的原因,暗喻離別時的憂傷,表達了詩人對應(yīng)氏及朋友們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句,詩人跳出對筵宴的具體描述,向轉(zhuǎn)與朋及涸目馴期翌。刪厭厶州'硼屈'蚋'因而期望也就深厚,而詩人又無能為力,無法滿足應(yīng)氏的殷切期望,所以內(nèi)心感到很慚愧。詩中,蘊含著歉疚、深沉的感情,這種憂郁的感情,可能與其兄曹丕此時被漢獻帝任命為五宮中郎將及副丞柜事有關(guān)。

        接著,詩人繼續(xù)敘寫對朋友的依戀之情:“山川阻且遠(yuǎn),別促會曰長。“山川險阻而路途遙遠(yuǎn),別離的時間已很短促,再次相會的日子將會很長。這二句,一是言其懟朋友即將離別的依戀;二是說明聚會難得,應(yīng)該珍惜,何不開懷暢飲。它和“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二句相照應(yīng),是對“不盡觴“的賓客的勸酒辭“。

        最后兩句:““比翼鳥,是指翅膀并在一起飛翔的兩只鳥,古人常以此比喻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此處比喻朋友閭的情誼。施翮(禾),展翅。這二句,是在上二句基礎(chǔ)上的合理的想象和發(fā)揮。既然朋友聚會很難,而且相會的日子叉很久遠(yuǎn),那么盆:么辦?詩人展開理想的翅膀,進行了大膽、合理的想象:愿化作比翼鳥,和朋友們展翅高翔。這里,詩人沒有抒寫離愁別緒,而是滿含激情,愿與朋友們比翼雙飛,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希望,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至深。

        《送應(yīng)氏》第二首在寫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它主要的特色就是全鬣緊緊圍繞一個“情“字。詩人寫送別的筵宴,先不寫其場面和盛況,而是從當(dāng)時的時勢著筆,造成一種聚會難得、機不可失的氣氛,領(lǐng)起全篇。接著,正面描寫對應(yīng)氏兄弟的祝愿和歡送。這里,雖然交代了歡送筵宴,但仍未具體描寫,只是用“中饋豈獨薄“來反襯,最后以比翼鳥比喻。全詩虛寫聚會,實寫歡送惜別之情,虛實相生,用意宛轉(zhuǎn),曲曲入情。此外,對偶句的運用也純熟自然,恰到好處。比如,“清時難屢得,為會刁:可常“和“天地?zé)o終極,人命若朝霜“等旬式,對偶工整、朋審慎,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曹植簡介

      唐代·曹植的簡介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xué)家,建安文學(xué)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 曹植的詩(298篇)

      猜你喜歡

      送許云程大行奉使還瓊為宮保海公營墓

      明代王弘誨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fēng)云。

      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殢人嬌 晚浴

      清代陳維崧

      幾陣蟬嘶,趖了一枝花影。簾底下、井華冰冷。綃裳乍解,更紅酥寒凝。

      似素藕、浸勾碧湖千頃。

      次前韻將歸隱黃山

      元代方回

      我家黃山百里遠(yuǎn),兩峰插天翠如剪。

      歸心久落故溪云,柁轉(zhuǎn)不由船不轉(zhuǎn)。

      上饒道中雜詠三首 其二

      宋代李綱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fēng)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yuǎn)謫備艱難。

      蒼蒼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送別阿嫂(1) 其二

      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

      春盡夜坐三首

      宋代楊萬里

      病夫說病訴旁人,他自開眉我自顰。

      後有病夫看病句,不須告欣亦沾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v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浪| 色一乱一伦一区一直爽|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欧美 | 国产一区二区草草影院|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