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梅雪
菩薩蠻·梅雪。宋代。周邦彥。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
[宋代]:周邦彥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
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
天憎梅浪發。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
譯文
河水曲折,河水彎彎,飛鷺雙雙對對,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兒有他乘坐的歸舟?在夕陽的余暉里,我獨立江邊小樓。上天都憎恨梅花,開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蓋梅的枝頭。在幽凄的深院,卷簾看外邊,真痛惜寒江上正在歸來的那條船。
注釋
銀河:天河。借指人間的河。
浪發:濫開。
菩薩蠻·梅雪創作背景
此詞詠梅雪,而實為羈旅別情之作,其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有人說作于周邦彥入太學時期,但沒有確證。
此詞詠梅雪,而實為抒羈旅別情,并暗含飄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筆渲染,雪岸蒼茫,隨江蜿蜒,狀如銀河,“三千曲“極言其逶迤不絕。第二句呈現一幅臘去春盡的景色,晴光淑氣,凜冽中透露出生機。由此引發出歸思,化用柳永《八聲甘州》的詞,語淡情濃,耐人尋味。下片由雪下梅引出閨思。上天討厭梅花的縱情開放,所以降大雪將花封蓋。你卷簾既見院里雪下之梅,當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表達了相思之苦。全詞八句,可謂句句景,亦句句情,景中寓情,情以景見。上下呼應而無痕,情景渾融而莫辨,既工巧而又渾成,工巧之至,即為渾成。
唐代·周邦彥的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 周邦彥的詩(286篇) 〕
南北朝:
鄒浩
甫畢榮親愿,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
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甫畢榮親願,歸休不計年。心冥塵竟遠,善積子皆賢。
萬事殘初夢,千齡掩逝川。登門獨無路,追感倍悽然。
宋代:
呂本中
夷甫終隳晉,群胡迫帝居。王綱板蕩后,國勢土崩初。
戈戟連梁苑,頭顱塞浚渠。天心應助順,側聽十行書。
夷甫終隳晉,群胡迫帝居。王綱闆蕩後,國勢土崩初。
戈戟連梁苑,頭顱塞浚渠。天心應助順,側聽十行書。
唐代:
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裡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唐代:
毛文錫
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宴余香殿會鴛衾,蕩春心。
真珠簾下曉光侵,鶯語隔瓊林。寶帳欲開慵起,戀情深。
滴滴銅壺寒漏咽,醉紅樓月。宴餘香殿會鴛衾,蕩春心。
真珠簾下曉光侵,鶯語隔瓊林。寶帳欲開慵起,戀情深。
宋代:
林表民
不見高人祇自悲,每哦佳句望烏衣。浣花風月參謀去,采藥溪山茂宰歸。
萬里險艱頭已白,半生功業夢還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門要發揮。
不見高人祇自悲,每哦佳句望烏衣。浣花風月參謀去,采藥溪山茂宰歸。
萬裡險艱頭已白,半生功業夢還非。阿戎盍上青雲路,奕世清門要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