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王安石的詩 > 同學一首別子固

      同學一首別子固

      [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粗嫌匈t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圣人而已矣。”學圣人,則其師若友,必學圣人者。圣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似也適然。

        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懷友》一首遺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蓋亦常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賢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從事于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同學一首別子固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江南有一位賢人,字子固,他不是現(xiàn)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并和他交朋友?;茨嫌幸晃毁t人,字正之,他也不是現(xiàn)在一般人所說的那種賢人,我敬慕他,也和他交朋友。這兩位賢人,不曾互相往來,不曾互相交談,也沒有互相贈送過禮品。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注意考察他們的言行,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竟是多么少呀!應該說,這是他們學習圣人的結果。學習圣人,那么他們的老師和朋友,也必定是學習圣人的人。圣人的言行難道會有兩樣的嗎?他們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提起子固,正之不懷疑我的話?;氐浇?,向子固提起正之,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話。于是我知道被人們認為是賢人的人,他們的言行既相似,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子固寫了一篇《懷友》贈給我,其大意是希望互相幫助,以便達到中庸的標準才肯罷休。正之也經常這樣說過。駕著車子穩(wěn)步前進,輾過中庸的門庭而進入內室,除了這兩位賢人還能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有可能達到中庸的境地,但也愿意跟在他們左右奔走。在他們的幫助下前進,大概能夠達到目的。

        唉!做官的各有自己的職守,由于個人私事的牽掛,我們之間不能經常相聚,作《同學一首別子固》,用來互相告誡,并且互相慰勉。

      譯文二

        長江之南有一位賢人,字子固(曾鞏字子固),他不是當今世俗所稱道的賢人,我敬慕他,和他交為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賢人,字正之(孫侔字正之),他不是當今世俗所稱道的賢人,我敬慕他,和他交為朋友。二位賢人,從未互相交往過,從未互相交談過,從未互相贈過錢物,他們的老師和朋友難道都是相同的嗎?我考察他們的言語行為,不相似的地方是何等少啊!我說,這恐怕是他們都向圣人學習的結果吧!他們學習圣人,那么他們的老師、朋友也一定是向圣人學習的了。圣人的言語行為難道會有兩種樣子嗎?所以,他們二人的相似也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河之南,向正之談及子固,正之不懷疑我說的話;回到長江之南,向子固談及正之,子固也認為我說的話確實。因此,我又知道了所謂的圣賢之人,既很相似又相互信任,從不猜疑。

        子固做了一首《懷友》詩送給我。意思大概是希望我們能相互勉勵,一直到達中庸的境界才罷休。正之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駕著車子安穩(wěn)行進,通過中庸的門庭而到達內室,除這二位賢人還會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肯定自己一定會達到這種境界,不過也愿意跟在他們的左右努力去做,通過他們的幫助使我進入這種境界應該是可能的。

        唉!官有自己的職守,私下又有別的事牽累,我們的聚會不可能是經常的,因此,我作了一篇《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互警策,并相互勸勉。

      譯文三

        長江的南面有一位賢人,表字子固,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一般賢人,我敬仰他,和他交友?;春拥哪厦嬗幸晃毁t人,表字正之,也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一般賢人,我也敬仰他,和他交友。

        這兩位賢人,腳不曾相互來住,嘴也不曾相互講話,書信和禮物也不曾接受過。他們的老師或朋友,難道完全相同嗎?我考察他們的言論和行為,那些不相似的地方多么少?。≌f:學習圣人罷了。學習圣人,那么他們的老師或朋友,必定是學習圣人的。圣人的言論和行為,難道會有兩樣嗎?他們的相似也是恰好的。

        我在淮南,向正之稱道子固,正之對我不懷疑。我回到江南,向子固稱道正之,子固也以為對的。我又知道所說的賢人,既是相似的又是互相信任和深信不疑的。子固作《懷友》一首詩贈送我,這首詩的大致意思是希望互相幫助,拉著我以至于到達中庸的境界罷了。正之大概也曾經這樣講過。

        安穩(wěn)地前進,慢慢地行走,車輪碾過中庸之道的庭上,就進入他的家,舍棄這兩位賢人還有誰呢?我過去不敢自信必定能達到的,今天也愿意在你們左右干,幫助我進家恐怕就可以了。

        唉!官員有職守,私家有牽扯,我們會合不能夠經常??!因此寫作《同學》一首向子固告別,來互相警誡,并且互相安慰。

      注釋

      慕而友:慕:仰慕。友:與之交朋友,動詞。

      相過:拜訪,交往。

      辭:這里指書信往來。幣:帛,絲織品,這里指禮品。

      考:考察。

      適然:理所當然的事情。

      大略:大體上。扳:同“攀”,援引。

      安驅:穩(wěn)穩(wěn)當當?shù)伛{車。

      輔:車輪碾過。

      造于:到達。

      昔:昔日。

      同學一首別子固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慶歷元年(1041),王安石與曾鞏同時應禮部試。次年,王安石得中,而曾鞏落第還鄉(xiāng)。慶歷三年(1043)三月,王安石自揚州簽判任上還臨川,至舅家。隨后,他又前往南豐見了曾鞏,此文大約作于此時。

      參考資料:

      1、王兆鵬,黃崇浩編選.王安石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77-178頁

      同學一首別子固鑒賞

      ●全文層次

        全文可分三層。第一層,自發(fā)端至“其相似也適然”。內容是介紹作者兩位友人的共同特征:“非今所謂賢人者”,“學圣人而己”。盡管他們素不相識,所師所友也不同,然而,他們的言行極其相似。這就表明,他們“學圣人”達到了登堂入室的境界。第二層,自“予在淮南”到“輔而進之,其可也?!蓖恰皩W圣人”,“既相似,又相信不疑”,而作者也是有志于“學圣人”的,他們共同努力,“輔而進之”。第三層,至結尾。聲明作文的緣故。由于“會合不可以?!保y得經常聚首交流,所以,作文“相警”亦“相慰”?!跋嗑弊阋娖渲氐溃跋辔俊弊阋娖渲厍??!锻瑢W一首別子固》的表現(xiàn)形式,頗具特色。文章題曰“別子固”,但是,一開始便以曾鞏和孫侔相提并論,稱贊他們是“學圣人”而有成的“賢人”,而且是“非今所謂賢人者”。作者寫正之即是寫子固,交互輝映。

      ●構思特點

        這篇文章在構思上有一個顯著特點,即不單從曾鞏與自己的關系著筆,而是引出一位各方面情況與曾鞏神合的孫正之作為映襯,分別從作者自己與曾、孫兩人的關系著筆,形成平行的雙線結構。這樣來體現(xiàn)“同學”的主題,是比較新穎獨特的。

        文章一上來就分別介紹“江之南”、“淮之南”的兩位賢人曾子固和孫正之。強調他們都不是當今世俗所說的那種賢人,暗示下文的同學于圣人;同時又分別點明“予慕而友之”,將自己和曾、孫兩人分別掛上了鉤,暗示了三人趣尚的一致,為下文兩人之相似、師友之相同張本。作者在《送孫正之序》表示:“予官于揚,得友日孫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為古文。”這正是他們三人志趣契合的基礎。

        接著,作者又轉而強調,這兩位自己所仰慕的朋友和賢人,他們之間卻從來未曾相互拜訪、交談,或互致書信禮物。三個排句,蟬聯(lián)而下,把雙方未曾識面的意思強調得非常突出。既然如此,“其師若(與)友,豈盡同哉?”這一問自在情理之中。下面又一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這就有些超越常理了。既未謀面,師友又不盡同,何以兩人竟如此相似?這就不能不推出下面的結論:“學圣人而已矣?!睘榱耸惯@一論斷更確切不移.作者又進而論證:既然同學于圣人,那么他們的師友,也一定是學圣人的;圣人的言行都是相同的,同學于圣人的人,各方面都很相似,就是很自然的了。這一層,一步一轉,從未曾相識說到師友的不同,再轉出兩人的相似,最后揭出同學圣人的正意。純用抽象的邏輯推理,絲毫不涉及兩人的具體行事,但他們“同學”于圣人這一點卻被論證得很有說服力。正是在這里,作者揭示出“同學”的深刻涵義。真正意義上的“同學”在于同道,在于同學于圣人,而不在形跡上曾否相過、相語、相接。這也正是作者一開頭所說的他們與“今所謂賢人者”有區(qū)別的具體涵義。既然如此,仰慕而分別與之相交的作者自己,其為“同學”也自在不言中了。

        文章的第二段,從“相似”進一步引出了“相信”,作者分別向兩人談到對方,盡管他們從未有過交接,卻都相信作者的介紹。這種“相信”,似又超乎常情。但這正表現(xiàn)出“同學”于圣人的賢人之間那種超越空間、不拘形跡的神交,那種高度的相互信任。而曾、孫兩人對作者的“相信”也就不言而喻。

        文章的第三段從兩位賢人的共同志向引出作者追隨他們的愿望。首先提到曾鞏贈給自己的《懷友》一文,表示要攜手共進,至乎“中庸”,然后捎帶一筆,正之蓋亦常云爾”,照應上文“相似”之論。并進而指出,能達中庸之境的,除了他們再沒有別人。這正是“同學于圣人”的表現(xiàn)。曾鞏先在《懷友》(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四所載)中,訴說自己少而學,不得師友,望圣人之中庸而未能至?!皣L欲得行古法度士與之居游,孜孜焉考予之失而切劇(磨)之?;驶仕暮#笕羧硕猾@。自得介卿。然后始有周旋激懇、摘予之過而接之以道者;使予幡然其勉者有中,釋然其思者有得矣,望中庸之域,其可以策而及也”??上П舜诉h隔,會少離多,切磨之效不深。本篇這一段,正與子固殷殷求友之意相呼應,又提出孫正之正是其所渴望相交的最佳人選。至于作者自己,則謙虛地說從來不敢自期其必能到圣人中庸的境界,但愿在他們的幫助下朝這個方向努力。到這里,把三人“同學”于圣人以至乎“中庸”的意思完全表明了。

        末段以抒情之筆收束,正面點出題中“別”字。在官為職守所拘,在私有人事牽系,彼此不能經常在一起,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稇延选氛f:“思而不釋,已而敘之,相慰且相警也。”這里也說:“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迸笥阎畣?,互贈文字,以為學之道相策勉,以交誼之誠相慰藉,此篇是個很好的榜樣。

      ●寫作手法

        此文出現(xiàn)了許多重復句式,如“江之南有賢人焉”、“淮之南有賢人焉”等句,作者這樣寫意在向讀者傳遞一個信息:自己所說的賢人跟世俗所說的賢人有所不同。他所說的賢人是以“學圣人”為務的,這些賢人的目標是“至乎中庸而后已”,而世俗所說的賢人僅僅是就才學而言,二者的差別一目了然。此文寫“別子固”,但多數(shù)篇幅以正之作陪,交互映發(fā),錯落參差。此文筆情高奇,淡而彌遠,令人尋味無窮。

        此文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陪襯法的運用。文章一開始便以曾鞏和孫侔相提并論,稱贊他們是學習圣人而言行一致的“賢人”,表示自己與他們志同道合,要互相勉勵,以達到中庸之道的境界。因此,文章題為“別子固”,卻處處以孫正之陪說,寫正之即是在寫子固,反復強調,交互映發(fā),錯落參差,結構緊湊,而不顯得單調重復。文章淡淡寫來,卻顯得情真意篤。

        在修辭方面,運用排比手法。如開頭幾句,以整齊的排比句寫曾、孫二賢。第二段的排比句稍有變化,文章顯得既整飭又靈活。這種寫法是為了說明賢德之士,不必同師,只要效法圣人,便能殊途同歸,從而突出了君子同道而合的主題。

        文章從江南、淮南二賢人言行相似入手,自然引出同學圣人之意。然后緊扣“同學”二字,從共同學習圣人之道上立意。共同學習圣人,就會志同道合,言行相似,相互信任,友誼長存。這也正式建立朋友之間牢固友誼的基礎。最后以相互攀引而共同登上圣人殿堂來互相勉勵,更顯示出作者志向遠大,思想高尚。子固、正之二人言行相似,互相映襯,為文章增色不少。文中排比句的反復運用,長短句的交錯出現(xiàn),也增強了文章的語言美。

      王安石簡介

      唐代·王安石的簡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眰魇牢募小锻跖R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 王安石的詩(1607篇)

      猜你喜歡

      讀己亥雜詩

      近代胡云飛

      電光狂士眼,雷警定公詩。儻證今朝事,讀之猶可疑。

      二郎之官房陵作五言唐律兩章送之 其一

      宋代曹彥約

      入幕曾沾祿,之官始問津。邊城甘冷淡,世路識艱辛。

      責重杯柈省,公馀簡冊頻。先人清白意,百世尚書紳。

      挽四世伯祖忠襄公詩

      明代毛可珍

      西風憑吊景前賢,豸繡威名著簡編。暫建朱幡辭北闕,獨乘驄馬駐南天。

      擐躬甲胄平諸峒,橫槊鴻文涌百川。恩渥九重深雨露,越臺遺構擬淩煙。

      和徐天泉劉完庵同過沈石田友竹居韻

      史鑒

      去湖三里近,種竹萬竿馀。徑轉通幽處,朋來問索居。

      散金時買畫,補屋為藏書。千古王摩詰,輞川應不如。

      夜愁光陰易過學問不進記以絕句

      明代謝復

      炎天過卻復秋天,容易蹉跎又一年。終日客窗愁不撩,短檠隨意玩遺編。

      題王仲文監(jiān)稅臨清閣卷 其二

      明代藍仁

      城隅官閣下臨河,監(jiān)稅閒來載酒過。兩岸蟬聲喧濕翠,一天鷺影落晴波。

      憑欄自有幽人樂,趨市能無估客歌。三載政成心似水,柏臺還說薦書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VR|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变态拳头交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一区二区三区国模大胆| 国产av福利一区二区三巨|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 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系列av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