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柳絮
臨江仙·柳絮。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薛寶釵與林黛玉這兩個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對立的。作者讓寶釵作歡愉之詞,來翻黛玉之所作情調纏綿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寫詩詞吟詠上互相爭勝,實際上這是作者借以刻劃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種藝術手段。
但是,作者所寫的釵、黛對立,并非如續書中所寫的那樣為了爭奪同一個婚姻對象而彼此成為情敵(黛玉對寶釵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蕪君蘭言解疑癖”后已不復存在。事實如脂評指出,賈府上下,人人心目中寶黛都是一對未來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過他們的命運來表現封建包辦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寫的寶黛悲劇是與全書表現封建大家庭敗亡的主題密切相關的。他們的悲劇是賈府事變的結果。
細看詞的雙關隱義,不難發現“蜂圍蝶陣亂紛紛”正是變故來臨時大觀園紛亂情景的象征。寶釵一向以高潔自持,“丑禍”當然不會沾惹到她的身上,何況她頗有處世的本領,所以詞中以“解舞”、“均勻”自詡。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了。寶釵能“任他隨聚隨分”而“終不改”故態,所以黛玉死后客觀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緣”的機會而使寶釵青云直上。但這種結合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寶釵和寶玉在對待封建禮教、仕途經濟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寶玉忘懷死去的知己而傾心于她。所以,寶釵最終仍不免被寶玉所棄,詞中的“本無根”也就是這個意思。
唐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 曹雪芹的詩(116篇) 〕
明代:
周是修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
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卜。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
君莫欺,貧賤兒,陋巷陳平終帝師。君莫誇,富豪子,銅山鄧通終餓死。
世間萬事如轉燭,明日升沈安可蔔。請君聽我浩浩歌,古往今來情奈何。
唐代:
白居易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
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夜深草詔罷,霜月凄凜凜。欲臥暖殘杯,燈前相對飲。
連鋪青縑被,封置通中枕。仿佛百馀宵,與君同此寢。
兩漢:
佚名
鼎湖龍遠,九祭畢嘉觴。遙望白云鄉。簫笳凄咽離天闕,千仗儼成行。圣神昭穆盛重光。寶室萬年藏。皇心追慕思無極,孝饗奉烝嘗。
鼎湖龍遠,九祭畢嘉觴。遙望白雲鄉。簫笳凄咽離天闕,千仗儼成行。聖神昭穆盛重光。寶室萬年藏。皇心追慕思無極,孝饗奉烝嘗。
明代:
畢自嚴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岳孔林游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嶽孔林遊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宋代:
梅摯
繡地縈回寶勢長,遍游寧倦徙胡床。禪齋不顧幡風影,講席亂飛花雨香。
苔陣暗連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涼。我來懶上東臺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繡地縈回寶勢長,遍遊甯倦徙胡床。禪齋不顧幡風影,講席亂飛花雨香。
苔陣暗連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涼。我來懶上東臺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明代:
楊士奇
忽遇髫年舊,惟看語笑真。清詩仍滿袖,華發已盈巾。
桑梓二千里,萍逢四十春。金溪吟嘯地,因話共傷神。
忽遇髫年舊,惟看語笑真。清詩仍滿袖,華發已盈巾。
桑梓二千裡,萍逢四十春。金溪吟嘯地,因話共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