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山間書事
蟾宮曲·山間書事。元代。吳西逸。 系門前柳影蘭舟,煙滿吟蓑,風漾閑鉤。石上云生,山間樹老,橋外霞收。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元代]:吳西逸
系門前柳影蘭舟,煙滿吟蓑,風漾閑鉤。石上云生,山間樹老,橋外霞收。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系門前柳影蘭舟,煙滿吟蓑,風漾閑鈎。石上雲生,山間樹老,橋外霞收。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這支曲子寫隱居生活。曲中這位“煙滿吟蓑,風漾閑鉤”的漁翁,應該就是作者自己的寫照。但他決不是只靠打魚謀生的不識字的真漁夫。他游逸于山水之間,不再過問世事;讀古史只為了消閑而不加評判,對現實則“緘口回頭”,更不管其是是非非。一心只求醉賞明月,讓水陶情,凈化心靈,以花消愁,愉悅身心。從“玩青史低頭袖手,問紅塵緘口回頭”及“水可陶情,花可融愁”數句中可以看出,他平靜的外表下,還藏著一顆士大夫的心。
全曲語言平易,淡入淡出。質樸澹泊的藝術風格,與所詠林泉生活的內容魚水相諧,作者的藝術素養,正是從平淡中顯露出來的。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也不同一般。如“風漾閑鉤”句中的一個“漾”字,把微風鼓蕩之態及漁翁志不在魚的神情點染得悠然如見,極為傳神。幾處對仗,也都工致自然,毫不費力。朱權《太和正音譜》謂“吳西逸之詞,如空谷流泉”,可謂深得三昧。
唐代·吳西逸的簡介
[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其散曲《自況》云:“萬傾煙霞歸路,一川花草香車,利名場上我情疏。藍田堪種玉,魯??刹脔?,東風供睡足。”可從中窺見其性情。散曲內容多寫自然景物、離愁別恨或個人的閑適生活,風格清麗疏淡。阿里西瑛作嬾云窩成,自題殿前歡,西逸及貫云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見太平樂府)太和正音譜評為“如空谷流泉?!?
...〔
? 吳西逸的詩(13篇) 〕
明代:
張以寧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
曹家達
幽意值所適,冶游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
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愿安靜,逼抑成沸煎。
幽意值所適,冶遊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
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願安靜,逼抑成沸煎。
:
陳登
龍河花下送師歸,吳楚千峰一錫飛。到日親朋如借問,鄉心迢遞宦情微。
龍河花下送師歸,吳楚千峰一錫飛。到日親朋如借問,鄉心迢遞宦情微。
明代:
楊士奇
忽遇髫年舊,惟看語笑真。清詩仍滿袖,華發已盈巾。
桑梓二千里,萍逢四十春。金溪吟嘯地,因話共傷神。
忽遇髫年舊,惟看語笑真。清詩仍滿袖,華發已盈巾。
桑梓二千裡,萍逢四十春。金溪吟嘯地,因話共傷神。
宋代:
王松
窮棲鳥戀舊巢林,匹馬經過動悴吟;千里故山青滿目,萬堆新骨白傷心!
窮棲鳥戀舊巢林,匹馬經過動悴吟;千裡故山青滿目,萬堆新骨白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