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王臺懷古
粵王臺懷古。清代。廖燕。 粵嶠猶存拜漢臺,東南半壁望中開。命歸亭長占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山川自古雄圖在,檻外時聞繞電雷!
[清代]:廖燕
粵嶠猶存拜漢臺,東南半壁望中開。
命歸亭長占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
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圖在,檻外時聞繞電雷!
粵嶠猶存拜漢臺,東南半壁望中開。
命歸亭長占王業,人起炎方見霸才。
日月行空從地轉,蛟龍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圖在,檻外時聞繞電雷!
粵王臺懷古創作背景
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廣州,為時一年。這一年十二月,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之信發動叛亂,三藩之亂起。數月之間,連陷辰州、沅州等地,據嶺南六省。此時,斗爭性質未明,廖燕寄予復明厚望。于是,在廣州寫了這首詩,時間當在1747年末,或1748年春。
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廣州,為時一年。這一年十二月,吳三桂聯合耿精忠、尚之信發動叛亂,三藩之亂起。數月之間,連陷辰州、沅州等地,據嶺南六省。此時,斗爭性質未明,廖燕寄予復明厚望。于是,在廣州寫了這首詩,時間當在1747年末,或1748年春。
唐代·廖燕的簡介
廖燕(公元1644-1705年),初名燕生,字柴舟,曲江人。清初具有異端色彩的思想家、文學家,因一介布衣,既無顯赫身世,又乏賢達奧援,所以生前死后,均少人知。待道光年間,阮元主修《廣東通志》,其集已難尋覓。他一生潦倒,在文學上卻頗有成就。
...〔
? 廖燕的詩(4篇) 〕
明代:
唐璧
云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雲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
陳肇興
軍令如山立,出門三五申。攻心師馬謖,守法學曹彬。
但使擒元惡,休多殺一人。古來稱善將,無敵是行仁。
軍令如山立,出門三五申。攻心師馬謖,守法學曹彬。
但使擒元惡,休多殺一人。古來稱善將,無敵是行仁。
宋代:
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
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
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
明代:
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裡,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雲山容耋老,非熊應待夢周皇。
明代:
邵寶
春殘才作探春行,古寺尋僧懶問名。近海景多頻立馬,對花情劇更聞鶯。
鏡湖敢乞君分賜,寶地偏教佛主盟。卻憶江南如畫里,萬峰青接水邊城。
春殘才作探春行,古寺尋僧懶問名。近海景多頻立馬,對花情劇更聞鶯。
鏡湖敢乞君分賜,寶地偏教佛主盟。卻憶江南如畫裡,萬峰青接水邊城。
唐代:
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裡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