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后遇恩不沾
放后遇恩不沾。唐代。李白。 天作云與雷,霈然德澤開。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唐代]:李白
天作云與雷,霈然德澤開。
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
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天作雲與雷,霈然德澤開。
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
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譯文
天上雷鳴電閃,風起云涌,原來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開。
東至日本,南到曾經貢獻白羽雉雞的越南都享受到這次皇恩。
可是我卻像漢朝的賈誼,流放在南方,已經三年了,還不赦回。
什么時候再把我招入皇宮,問我天下大計,讓我能夠施展才華呢?
注釋
霈然:雨盛的樣子。
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雞。古時以為瑞鳥。
長沙:用西漢賈誼典故。賈誼曾被貶長沙三年。
宣室:也是用賈誼典。宣室是未央宮的正殿,賈誼遭貶后,漢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見了他。
放后遇恩不沾創作背景
一般認為此詩作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流放途中。也有人認為李白此詩的系年不應為公元758年(乾元元年),而是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春天。首先,此詩首聯中的“云雷”不是“雷雨”,不能說是李白欲求“赦宥”;其次,與李白其它流夜郎詩聯系,可知此詩作于流放結束之后。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
宋代:
郭祥正
島嶼回環水繞堤,碧蘆青荇密相依。凌風戰艦知何處,落日游人尚未歸。
細細佛香時入坐,雙雙沙鳥靜忘機。史君自是蓬萊客,倚遍欄干戀翠微。
島嶼回環水繞堤,碧蘆青荇密相依。淩風戰艦知何處,落日遊人尚未歸。
細細佛香時入坐,雙雙沙鳥靜忘機。史君自是蓬萊客,倚遍欄幹戀翠微。
宋代:
朱南杰
風雷昨夜揭窗紗,未信樓巖不憶家。
和靖山頭春到了,莫因尋鶴負梅花。
風雷昨夜揭窗紗,未信樓巖不憶家。
和靖山頭春到了,莫因尋鶴負梅花。
明代:
劉宗周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
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澤畔行吟起宿鳧,旅情嘹唳帶僧孤。不辭累月留方丈,那惜浮生過轆轤。
小徑暗荒筠作杖,新巢先落燕將雛。繁華莫問前朝事,止許西來度一蘆。
明代:
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雀舫翩翩發大江,江幹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裡浪頭鰲駕六,五雲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
汪東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干角。
闌干角。影動秋千索。
一葉落。西風惡。遠人似葉更飄泊。露零屐齒寒,徘徊闌幹角。
闌幹角。影動秋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