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王昌齡的詩 > 長信秋詞五首

      長信秋詞五首

      [唐代]: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還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后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

      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里不勝情。

      長信秋詞五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井邊的梧桐秋葉漸黃,珠簾不卷可知夜里飛霜。

      熏籠玉枕有如容顏憔悴,靜臥愁聽南宮漏聲悠長。

      秋天高殿內搗衣聲響徹夜闌,夜里霜重還記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靜銀燈下裁衣才停歇,目光還轉向宮城明主那邊看。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塵埃,百無聊賴時手執團扇且共徘徊。

      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果真成為薄命人長久陷入沉思,夢中又見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燈火照耀著西宮知道是在夜飲,眼前分明浮現復道蒙恩受寵時。

      長信宮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陽殿下響起搗衣聲聲。

      白露堂中滿是雜草印跡,那邊紅羅帳里綿綿深情。

      注釋

      長信秋詞:又作“長信怨”,《漢書·外戚傳》載,班婕妤以才學入宮,為趙飛燕所妒,乃自求供養太后于長信宮。“長信怨”由此而來。長信:漢宮名。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庭園林里的井。南朝梁費昶《行路難》詩之一:“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

      珠簾:用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西京雜記》卷二:“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珩佩之聲。”

      熏(xūn)籠:指宮中取暖的用具,與熏爐配套使用的籠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籠:一作“爐”。玉枕:即枕頭。

      南宮:指皇帝的居處。一作“宮中”。清漏:漏是古代計時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時辰。清漏指深夜銅壺滴漏之聲。南朝宋鮑照《望孤石》詩:“嘯歌清漏畢,徘徊朝景終。”

      秋砧(zhēn):秋日搗衣的聲音。北周庾信《夜聽搗衣》詩:“秋砧調急節,亂杵變新聲。”夜闌:夜殘;夜將盡時。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唐李嶠《春日游苑喜雨應詔》詩:“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漢書·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明主:賢明的君主。《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

      奉帚:持帚灑掃。多指嬪妃失寵而被冷落。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宮殿。一作“秋殿”。

      團扇:即圓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團扇詩》。暫:一作“且”。共:一作“暫”。

      玉顏:指姣美如玉的容顏,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鴉:寒天的烏鴉;受凍的烏鴉。暗指掩袖工諂、心狠手辣的趙飛燕姐妹。

      昭陽:漢代宮殿名,代指趙飛燕姐妹與漢成帝居住之處。

      薄命:命運不好;福分差。《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尋思:思索;考慮。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詩:“倚棹忽尋思,去年池上伴。”

      西宮:皇帝宴飲的地方。

      復道:兩層閣樓間的通道。《墨子·號令》:“守宮三雜,外環隅為之樓,內環為樓,樓入葆宮丈五尺,為復道。”

      昭陽殿:指趙飛燕姐妹與漢成帝居住之宮殿。

      白露堂:指失寵妃子或宮女所住之處。

      紅羅:紅色的輕軟絲織品。《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69-70

      3、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9-91

      長信秋詞五首創作背景

        由于王昌齡的籍貫、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跡記載不一,他的作品大都無法編年,因而,這《長信秋詞五首》寫于何時亦難以確知。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三十多歲始登進士第。曾兩次被貶,這組詩五首當寫于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第二次被貶之前。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69-70 .

      長信秋詞五首鑒賞

        第一首詩,運用深婉含蓄的筆觸,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寫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這是從這位少女的悲慘的一生中剪取下來的一個不眠之夜。

        在這個不眠之夜里,詩中人憂思如潮,愁腸似結,她的滿腔怨情該是傾吐不盡的。這首詩只有四句,總共二十八個字,照說,即令字字句句都寫怨情,恐怕還不能寫出她的怨情于萬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寫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寫到人物,而且就在這最后一句中也沒有明寫怨情。這樣寫,乍看象是離開了這首詩所要表現的主題,其實卻在藝術效果上更顯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現了主題。這是因為:前三句雖是寫景,卻并非為寫景而寫景,它們是為最后人物的出場服務的。就通首詩而言,四句詩是融合為一的整體,不論寫景與寫人,都是為托出怨情服務的。

        這首詩,題為“秋詞”。它的首句就以井邊梧桐、秋深葉黃點破題,同時起了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它一開頭就把讀者引入一個蕭瑟冷寂的環境之中。次句更以珠簾不卷、夜寒霜重表明時間已是深夜,從而把這一環境描畫得更為凄涼。接下來,詩筆轉向室內。室內可寫的景物應當很多,而作者只選中了兩件用具。其寫熏籠,是為了進一步烘染深宮寒夜的環境氣氛;寫玉枕,是使人聯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單。作者還用了“無顏色”三字來形容熏籠、玉枕。這既是實寫,又是虛寫。實寫,一是說明這是一個冷宮,室內的用具都已年久陳舊,色彩黯淡;二是說明時間已到深夜,爐火、燈光都已微弱,周圍物品也顯得黯然失色。虛寫,則不必是器物本身“無顏色”,而是伴對此器物之人的主觀感覺,是她的黯淡心情的反映。寫到這里,詩中之人已經呼之欲出了。

        最后,讀者終于在熏籠畔、玉枕上看到了一位孤眠不寐的少女。這時,回過頭來看前三句詩,才知道作者是遙遙著筆、逐步收縮的。詩從戶外井邊,寫到門戶之間的珠簾,再寫到室內的熏籠、床上的玉枕,從遠到近,句句換景,句句騰挪,把讀者的視線最后引向一點,集中到這位女主角身上。這樣就使人物的出場,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收引滿而發之效。

        在以濃墨重筆點染背景,描畫環境,從而逼出人物后,作者在末句詩中,只以客觀敘述的口氣寫這位女主角正在臥聽宮漏。其表現手法是有案無斷,含而不吐,不去道破怨情而怨情自見。這一句中的孤眠不寐之人的注意點是漏聲,吸引諸者注意力的也是漏聲,而作者正是在漏聲上以暗筆來透露怨情、表現主題的。他在漏聲前用了一個“清”字,在漏聲后用了一個“長”字。這是暗示:由于詩中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會感到漏聲凄清,漏聲漫長。同時,這句詩里還著意指出,所聽到的漏聲是從皇帝的居處——南宮傳來的。這“南宮”兩字在整首詩中是畫龍點睛之筆,它點出了詩中人的怨情所注。這些暗筆的巧妙運用、這一把怨情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寫法,就使詩句更有深度,在篇終處留下了不盡之意、弦外之音。

        第二首詩描寫在夜深霜重的凄涼環境中,宮中女子孤獨寂寞的悲慘情景。她徹夜難眠,想起進宮以來的日子實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顧,在銀燈下守到夜深,最后還是失望而終。這首詩情感抒發較為直接,心理刻畫較為生動,充分地表現了宮中失寵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樂府歌辭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辭是:“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詩相傳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見棄,比君恩之中斷。王昌齡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長信故事反映唐代宮廷婦女的生活。

        第三首詩中前兩句寫天色方曉,金殿已開,就拿起掃帚,從事打掃,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掃之余,別無他事,就手執團扇,且共徘徊,這是一時的偷閑和沉思。徘徊,寫心情之不定,團扇,喻失寵之可悲。說“且將”則更見出孤寂無聊,唯有袖中此扇,命運相同,可以徘徊與共而已。

        后兩句進一步用一個巧妙的比喻來發揮這位宮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陽,漢殿,即趙飛燕姊妹所居。時當秋日,故鴉稱寒鴉。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鴉能從昭陽殿上飛過,所以它們身上還帶有昭陽日影,而自己深居長信,君王從不一顧,則雖有潔白如玉的容顏,倒反而不及渾身烏黑的老鴉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類的人,而且不如異類的物——小小的、丑陋的烏鴉。按照一般情況,“擬人必于其倫”,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顏之白與鴉羽之黑,極不相類;不但不類,而且相反,拿來作比,就使讀者增強了感受。因為如果都是玉顏,則雖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遠,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會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猶帶”,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其實是非常深沉的怨憤。凡此種種,都使得這首詩成為宮怨詩的佳作。

        孟遲的《長信宮》和這首詩極其相似:“君恩已盡欲何歸?猶有殘香在舞衣。自恨身輕不如燕,春來還繞御簾飛。”首句是說由得寵而失寵。“欲何歸”,點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對物傷情,檢點舊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無緣再著,憑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寵愛了。后兩句以一個比喻說明,身在冷宮,不能再見君王之面,還不如輕盈的燕子,每到春來,總可以繞著御簾飛翔。不以得寵的宮嬪作比,而以無知的燕子對照,以顯示怨情之深,構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與王詩比較,就可以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和差距來。兩詩都用深入一層的寫法,不說己不如人,而嘆人不如物,這是相同的。但燕子輕盈美麗,與美人相近,而寒鴉則丑陋粗俗,與玉顏相反,因而王詩的比喻,顯得更為深刻和富于創造性,這是一。其次,明說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飛繞御簾,含意一覽無余;而寫寒鴉猶帶日影,既是實寫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層曲折,含意就更為豐富。前者是比喻本身的因襲和創造的問題,后者是比喻的含意深淺或厚薄的問題。所以孟遲這篇詩,雖也不失為佳作,但與王詩一比,就不免相形見絀了。

        同樣是抒寫失寵宮嬪的幽怨,表現她們內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齡筆下,卻很少藝術上的雷同重復。第四首詩則帶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細致刻畫心理的特點。

        第一句就單刀直入,抒寫失寵宮嬪的內心活動。“真成薄命”,是說想不到竟真是個命運不幸的失寵者。這個開頭,顯得有些突兀,讓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來她不久前還是得寵者。但宮嬪得寵與否,往往取決于君主一時好惡,或純出偶然的機緣。因此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宮嬪就特別相信命運。得寵,歸之幸運;失寵,歸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寵之時,也總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生怕失寵的厄運會突然降臨在自己頭上。“真成薄命”這四個字,恰似這位失寵宮嬪內心深處一聲沉重的嘆息,把她那種時時擔心厄運降臨,而當厄運終于落到頭上時既難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認的復雜心理和盤托出了。這樣的心理刻畫,是很富包蘊的。

        失寵的命運降臨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尋思。因“思”而入“夢”,夢中又在重溫過去的歡樂,表現出對命運的希冀,對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編織得寵的幻影。但幻夢畢竟代替不了現實,一覺醒來,眼前面對的仍是寂寞的長信宮殿,梧桐秋葉,珠簾夜霜,聽到的仍是悠長凄涼的銅壺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懷疑自己這種僥幸的希望原不過是無法實現的幻夢。以上兩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復雜的心理刻畫得細致入微而又層次分明。

        就在這位失寵者由思而夢,由夢而疑,心靈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時刻,不遠的西宮那邊卻向她展示了一幅燈火輝煌的圖景。不用說,此刻西宮中又正在徹夜宴飲,重演“平陽歌舞新承寵”的場面了。這情景對她來說是那樣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喚起了對自己“新承寵”時的記憶,仿佛回到了當初在復道(宮中樓閣間架空的通道)承受君主恩寵的日子。可是這一切此刻又變得那樣遙遠,承寵的場面雖在重演,但華美的西宮已經換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寵者在寂寞凄涼中對往事歷歷分明的記憶和無限的追戀,也蘊含著往事不可回復的深沉感慨和無限悵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傷。

        這里隱含著好幾重對比。一重是失寵者與新承寵者的對比。一重是失寵者過去“復道奉恩”的歡樂和寂處冷宮的凄涼的對比。還有一重,則是新承寵者和她將來可能遇到的厄運之間的對比。新承寵者今天正在重演自己的過去,焉知將來又不重演自己的今天呢?這一層意思,隱藏得比較深,但卻可以意會。

        這重重對比映襯,把失寵宮嬪在目睹西宮夜飲的燈光火影時內心的復雜感情表現得極為細膩深刻,確實稱得上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但卻不讓人感到刻意雕琢,用力刻畫。詩人似乎只是把女主人公此刻所看到、所自然聯想到的情景輕輕和盤托出,只用“知”和“分明”這兩個詞語略略透露一點內心活動的消息,其余的一切全部蘊含在渾融的詩歌意境中讓讀者自己去玩索、體味。正因為這樣,這首帶有直接抒情和細致刻畫心理特點的詩才能做到刻而不露,保持王昌齡七絕含蓄蘊藉的一貫風格。

        組詩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抒發宮怨的詩歌。昭陽殿是西漢趙飛燕得寵時住的寢宮,后來以昭陽殿泛指得寵嬪妃。長信宮是在趙飛燕得寵時失寵嬪妃班婕妤住的寢宮,后來泛指失寵嬪妃。

        后兩句運用對比描寫出失寵于得寵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細草跡是指失寵嬪妃的宮闈清冷,雜草叢生,一片荒涼凄清,使得人物也顯得十分幽怨。

        紅羅帳里不勝情,是指得寵的嬪妃寢宮里紅帳高掛,與君王軟語溫存,不勝愜意,說不完的情意綿綿話。

        王昌齡從女性角度出發,運用對比,生動形象刻畫了失寵嬪妃與得寵嬪妃的天壤之別,是宮怨詩中難得的題材。對那些嬪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王昌齡簡介

      唐代·王昌齡的簡介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 ? 王昌齡的詩(212篇)

      猜你喜歡

      端午日帖子詞 夫人閤五首 其一

      宋代孫覿

      杳杳畫梁巍架杏,沉沉香壁靜涂椒。宮前夜祝君王壽,日上黃爐炷未消。

      夏夕戲作艷曲

      明代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宋代嵊縣令

      一時分付雪兒歌。

      勸農二首奉呈同官諸丈 其一

      陳淳祖

      勸農事云畢,晴日足登山。山高翠微上,坐見人境閒。

      天目有修眉,洞庭無狂瀾。田疇井畫見,布谷行相關。

      晚泊廖村

      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

      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夏日沈石圃云靜野邢文臺陳仰坡夜宴石圃分韻二首 其二

      明代張子翼

      談心握手細論交,沖雨何妨曉出郊。空谷有緣頻倒屣,草堂無徑欲誅茅。

      且憑尊酒攢幽思,未暇炎涼與世嘲。此別思君無個事,山門惟許一僧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91秒拍国产福利一区|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а天堂中文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三飞| 91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经典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久草新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熟女大屁股白浆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