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祠宮遂還鄉闬燕間無事
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詔領祠宮遂還鄉闬燕間無事。宋代。蘇頌。 我昔就學初,齠童齒未齔。嚴親念癡狂,小藝誘愚鈍。始時授章句,次第教篇韻。蒙泉企層瀾,覆簣期九仞。十齡獨侍行,千里赴朝覲。靡依心向吳,能事躬在浚。應門待賓客,睦族周分親。雖免逃杖諐,猶虞裕蠱吝。十三從師友,群彥得親近。箕裘襲素風,蘭芷漸腴潤。占畢自忘勞,攻堅常切問。六經日沈酣,百氏恣蹂躪。禮樂原夏商,春秋道堯舜。論詩識溫柔,講易知謙巽。書要通上古,史亦蘄盡信。復熟中庸篇,推名善惡混。楹書迨今存,手澤亦未泯。賴此漸摩益,稍知賢圣蘊。十八隨鄉書,三冬閱文陣。同時韋帶倫,共試棘闈濬。少年事矜豪,屬辭少繩準。程文竟乖疏,貢籍果遺擯。內負未蹉跎,不能忘起僨。賞延輒辭官,雅志將自奮。筆苦手成胝,眠稀目生暈。常患涉獵疏,肯效揣摩困。再上忝乙科,初筵習磨楯。綢繆結官課,奄忽罹憂疹。靈光未及賦,陟岵遽銜舋。星行赴幃堂,雨泣護歸櫬。先疇閩嶺遙,寓舍京口近。葬營帶郭田,地得兼山艮。送往極充窮,拊存急赒賑。三釜須自謀,一官姑孟晉。恤孤逢舊知,溫故拾馀燼。薦衡荷德璋,嗣向憐子駿。給札恩特殊,除職選尤遴。遂去州縣勞,入陪臺閣俊。校文擿三折,食貧歲四閏。君相嘉宿官,圭符假名郡。地望號優間,公租稍充{左牛右刃}。二偏豐旨甘,百口免饑饉。方喜私愿諧,遽叨召音迅。素非干時才,屢試投虛刃。治績愧無聞,官資謬超進。持橐入記言,演綸漫燥吻。事無補毫分,心常懷憤懣。一言偶寤意,三已固無慍。再違金門籍,七換竹使印。賜環元豐初,解組橫海鎮。虜信使約修,周官預詳攈。上號太宮辰,奉冊陪發軔。復土裕陵日,杖桐方守殯。阻趨七月期,莫從百夫殉。衰麻雖未除,淚血猶未抆。誤被兩宮知,首頒一札訊。入長天臺班,復冠鰲坡峻。拔擢登臺司,咨俞陪坐論。屬時久承平,狡羌未誅震。任重才難勝,位高躬易隕。丹衷徒蹇蹇,明誠乏斤斤。靡憚嘖言煩,姑守王臣藎。圣神眷始終,進退禮周盡。禁殿陟青規,琳宮叩虛牝。再辭淮海藩,未許丘園遜。風霜經六紀,蓬葆垂兩鬢。躬間猶冠帶,祿厚足儲餫。貢馀香龍團,上尊白羊醞。歲時荷恩沾,漿藿對饋盡。春園乘間灌,冬戶隨時墐。入對書甲乙,出驅車薄笨。扶杖拜先塋,攜觴問田畯。蕃室倦掃除,綦幾聊憑隱。養浩希子輿,學生同祝腎。念昔多艱勤,誨爾宜悱憤。見賢弓在檠,遇事驂從靳。競情思昔非,視舌知柔韌。高門訓序畏,刊腹摩兜慎。名教樂有馀,異端戒多紊。其要本誠明,烏在問圓頓。美璞不雕琢,安得懷瑜瑾。良器不深藏,渠能免瑕璺。學問不沾洽,何由垂望聞。操守不堅純,久必成緇磷。進修欲及時,行違要無悶。士行惜分陰,伯陽嘆往運。當年倘因循,晚歲必悔恨。更思祖先勛,相傳清白訓。世胄閩與吳,宗姻期及絻。衣冠布中外,椽土無尺寸。逮吾老鄉閭,始得營畦畛。蝸廬庇風雨,稷田助饔馂。幸與仁智鄰,仍遠市城慁。沈侯東陽居,陸叟頤山遯。出處雖殊途,豐約已過分。考室俟構堂,肥家在忍順。常使棣華榮,無致荊枝忿。中冓須自防,外誘不可徇。懼爾志悠悠,故吾言諄諄。力行儻不渝,家聲期遠振。
我昔就學初,齠童齒未齔。
嚴親念癡狂,小藝誘愚鈍。
始時授章句,次第教篇韻。
蒙泉企層瀾,覆簣期九仞。
十齡獨侍行,千里赴朝覲。
靡依心向吳,能事躬在浚。
應門待賓客,睦族周分親。
雖免逃杖諐,猶虞裕蠱吝。
十三從師友,群彥得親近。
箕裘襲素風,蘭芷漸腴潤。
占畢自忘勞,攻堅常切問。
六經日沈酣,百氏恣蹂躪。
禮樂原夏商,春秋道堯舜。
論詩識溫柔,講易知謙巽。
書要通上古,史亦蘄盡信。
復熟中庸篇,推名善惡混。
楹書迨今存,手澤亦未泯。
賴此漸摩益,稍知賢圣蘊。
十八隨鄉書,三冬閱文陣。
同時韋帶倫,共試棘闈濬。
少年事矜豪,屬辭少繩準。
程文竟乖疏,貢籍果遺擯。
內負未蹉跎,不能忘起僨。
賞延輒辭官,雅志將自奮。
筆苦手成胝,眠稀目生暈。
常患涉獵疏,肯效揣摩困。
再上忝乙科,初筵習磨楯。
綢繆結官課,奄忽罹憂疹。
靈光未及賦,陟岵遽銜舋。
星行赴幃堂,雨泣護歸櫬。
先疇閩嶺遙,寓舍京口近。
葬營帶郭田,地得兼山艮。
送往極充窮,拊存急赒賑。
三釜須自謀,一官姑孟晉。
恤孤逢舊知,溫故拾馀燼。
薦衡荷德璋,嗣向憐子駿。
給札恩特殊,除職選尤遴。
遂去州縣勞,入陪臺閣俊。
校文擿三折,食貧歲四閏。
君相嘉宿官,圭符假名郡。
地望號優間,公租稍充{左牛右刃}。
二偏豐旨甘,百口免饑饉。
方喜私愿諧,遽叨召音迅。
素非干時才,屢試投虛刃。
治績愧無聞,官資謬超進。
持橐入記言,演綸漫燥吻。
事無補毫分,心常懷憤懣。
一言偶寤意,三已固無慍。
再違金門籍,七換竹使印。
賜環元豐初,解組橫海鎮。
虜信使約修,周官預詳攈。
上號太宮辰,奉冊陪發軔。
復土裕陵日,杖桐方守殯。
阻趨七月期,莫從百夫殉。
衰麻雖未除,淚血猶未抆。
誤被兩宮知,首頒一札訊。
入長天臺班,復冠鰲坡峻。
拔擢登臺司,咨俞陪坐論。
屬時久承平,狡羌未誅震。
任重才難勝,位高躬易隕。
丹衷徒蹇蹇,明誠乏斤斤。
靡憚嘖言煩,姑守王臣藎。
圣神眷始終,進退禮周盡。
禁殿陟青規,琳宮叩虛牝。
再辭淮海藩,未許丘園遜。
風霜經六紀,蓬葆垂兩鬢。
躬間猶冠帶,祿厚足儲餫。
貢馀香龍團,上尊白羊醞。
歲時荷恩沾,漿藿對饋盡。
春園乘間灌,冬戶隨時墐。
入對書甲乙,出驅車薄笨。
扶杖拜先塋,攜觴問田畯。
蕃室倦掃除,綦幾聊憑隱。
養浩希子輿,學生同祝腎。
念昔多艱勤,誨爾宜悱憤。
見賢弓在檠,遇事驂從靳。
競情思昔非,視舌知柔韌。
高門訓序畏,刊腹摩兜慎。
名教樂有馀,異端戒多紊。
其要本誠明,烏在問圓頓。
美璞不雕琢,安得懷瑜瑾。
良器不深藏,渠能免瑕璺。
學問不沾洽,何由垂望聞。
操守不堅純,久必成緇磷。
進修欲及時,行違要無悶。
士行惜分陰,伯陽嘆往運。
當年倘因循,晚歲必悔恨。
更思祖先勛,相傳清白訓。
世胄閩與吳,宗姻期及絻。
衣冠布中外,椽土無尺寸。
逮吾老鄉閭,始得營畦畛。
蝸廬庇風雨,稷田助饔馂。
幸與仁智鄰,仍遠市城慁。
沈侯東陽居,陸叟頤山遯。
出處雖殊途,豐約已過分。
考室俟構堂,肥家在忍順。
常使棣華榮,無致荊枝忿。
中冓須自防,外誘不可徇。
懼爾志悠悠,故吾言諄諄。
力行儻不渝,家聲期遠振。
蘇頌簡介
唐代·蘇頌的簡介
![蘇頌](/d/file/p/3774429025137d37deb8393007dc36f2.jpg)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于律歷提舉研制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后罷知揚州,徙河南。紹圣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 蘇頌的詩(33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