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昌平四詩 其二 虎峪淙淙泉
留昌平四詩 其二 虎峪淙淙泉。元代。吳師道。 居庸古塞口,諸峰并嵯峨。左轉(zhuǎn)萬栗林,黃葉墮殘柯。路出草棘間,石溝泫微波。黃塵欻騰起,知有飲馬駝。前趨俯絕壑,素礫沒坡陀。窮秋水沒竭,泓渟不盈科。無復聲淙淙,虛名誤來過。下馬小徘徊,土屋依巖阿。野老向我言,深入水木多。前年邑中人,來此乘干戈。委蛇數(shù)十里,隘險無誰何。桃源志樂土,商山有遺歌。誰知戰(zhàn)爭場,咫尺隔網(wǎng)羅。欲游苦匆匆,斜陽下前坡。
[元代]:吳師道
居庸古塞口,諸峰并嵯峨。左轉(zhuǎn)萬栗林,黃葉墮殘柯。
路出草棘間,石溝泫微波。黃塵欻騰起,知有飲馬駝。
前趨俯絕壑,素礫沒坡陀。窮秋水沒竭,泓渟不盈科。
無復聲淙淙,虛名誤來過。下馬小徘徊,土屋依巖阿。
野老向我言,深入水木多。前年邑中人,來此乘干戈。
委蛇數(shù)十里,隘險無誰何。桃源志樂土,商山有遺歌。
誰知戰(zhàn)爭場,咫尺隔網(wǎng)羅。欲游苦匆匆,斜陽下前坡。
居庸古塞口,諸峰并嵯峨。左轉(zhuǎn)萬栗林,黃葉墮殘柯。
路出草棘間,石溝泫微波。黃塵欻騰起,知有飲馬駝。
前趨俯絕壑,素礫沒坡陀。窮秋水沒竭,泓渟不盈科。
無複聲淙淙,虛名誤來過。下馬小徘徊,土屋依巖阿。
野老向我言,深入水木多。前年邑中人,來此乘幹戈。
委蛇數(shù)十裡,隘險無誰何。桃源志樂土,商山有遺歌。
誰知戰(zhàn)爭場,咫尺隔網(wǎng)羅。欲遊苦匆匆,斜陽下前坡。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
元代:
方回
七里南山邊,更作三里程。十里舊榷界,雙橋酒有聲。
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七裡南山邊,更作三裡程。十裡舊榷界,雙橋酒有聲。
身老友朋盡,事殊時代更。茅店迷處所,飲徒眠九京。
明代:
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荷鋤欲訪祥雲(yún)谷,雲(yún)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明代:
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fā)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歸來語向誰,白發(fā)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
玄燁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
綠嶼臨窗牖,晴云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石磴高盤處,青楓引物華。聞聲知樹密,見景絕紛嘩。
綠嶼臨窗牖,晴雲(yún)趁綺霞。忘言清靜意,頻望群生嘉。
宋代:
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
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
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幹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