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夜與子重履約履仁石湖行春橋看月
五月十三夜與子重履約履仁石湖行春橋看月。明代。文徵明。 夕光沉山蒼靄橫,行春橋東江月生。長風吹波天鏡闊,白沙渺渺菰蒲聲。微瀾壓玉搖空明,扁舟忽動江湖情。罾頭魚蝦夜可買,得酒試與諸君傾。山空夜久人竟醉,高歌互荅漁舟驚。漁舟天上來,棹入滄溟去。似聞漁歌縹緲不斷出煙蘿,水遠天長不知處。一發青山落鏡中,萬里橫河碧空曙。人生行樂不易得,賞心況有樽前客。江山如畫酒如澠,相看不飲空頭白。不見橋東千尺臺,吳王曾此夜銜杯。歡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罷越兵來。越兵已成功,越王安在哉。?夷竟去不復回,吳宮越壘空復生蒼苔。千古興亡總湮滅,只有湖山未消歇。吳王去來今幾時,幾人能醉湖中月。
夕光沉山蒼靄橫,行春橋東江月生。長風吹波天鏡闊,白沙渺渺菰蒲聲。
微瀾壓玉搖空明,扁舟忽動江湖情。罾頭魚蝦夜可買,得酒試與諸君傾。
山空夜久人竟醉,高歌互荅漁舟驚。漁舟天上來,棹入滄溟去。
似聞漁歌縹緲不斷出煙蘿,水遠天長不知處。一發青山落鏡中,萬里橫河碧空曙。
人生行樂不易得,賞心況有樽前客。江山如畫酒如澠,相看不飲空頭白。
不見橋東千尺臺,吳王曾此夜銜杯。歡燕不堪芳漏促,西施舞罷越兵來。
越兵已成功,越王安在哉。?夷竟去不復回,吳宮越壘空復生蒼苔。
千古興亡總湮滅,只有湖山未消歇。吳王去來今幾時,幾人能醉湖中月。
文徵明簡介
唐代·文徵明的簡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 ? 文徵明的詩(50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