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拼音版
兩漢:戴圣
雖有嘉肴-戴圣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唐代·戴圣的簡介
戴圣(生卒年不詳),字次君,祖籍梁國甾縣(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出生于梁國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漢時期官員、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后世稱其為“小戴”。戴圣與叔父戴德曾跟隨后蒼學《禮》,兩人被后人合稱為“大小戴”。漢宣帝時,戴圣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圣編。《漢書》記載成書于漢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其籍貫地詔封戴圣為“考城伯”。
...〔
? 戴圣的詩(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