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岸柳可藏鴉》鑒賞
原文
岸柳可藏鴉。路轉溪斜。忘機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賞析
上片以敘景開頭,晚春時分,漫步在靜靜流淌的小溪邊,岸上的柳樹已經繁茂得可以遮擋住停歇、嬉戲的鳥兒。順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轉,清溪斜在面前,呈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機鷗鷺停立在汀沙上。其實,鷗鷺哪里有什么“忘機”的境界,分明是將情懷寄托于此。據《莊子·天地》載,灌圃者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意思是存在機詐權變的心計就會喪失純樸潔白的品質,以致心神不靈,這是為天道所不容的。莊子應該是最早也是最徹底的一位認為“回到自然”才是恢復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統治,被自己的財富、權勢、野心、貪欲所統治。所以,中國文人要達到“不物于物”的精神境界,忘機鷗鷺便成為人們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筆鋒一轉,思緒回到了現實,以水為鏡,重整鳥紗,更是振奮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卻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兩鬢灰白,時比一去不復返,當時的壯志情懷竟一時無處舒展,心有不甘,但年華已老,郁悶、幽怨之情無以言表。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詞人望著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幾日不來便覺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開了呢。恐怕并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開花謝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時感物傷懷多足閑仕途不順,無法報效國家而致。
這首詞語言平實,感情真摯。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詞人常用的寫作方式,作者很好的運用了此法,表達感傷的心情。
吳琚簡介
唐代·吳琚的簡介
吳琚(約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書法家,字居父,號云壑,汴(今河南開封)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主要活動于孝宗、光宗和寧宗三朝。太寧郡王、衛王吳益之子,宋高宗吳皇后之侄。性寡嗜,日臨古帖以自娛。習吏事。乾道九年(1173)以恩蔭授臨安通判。其后歷尚書郎,鎮安軍節度使。復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寧宗時,知鄂州,再知慶元府。嘗使金,金人重其信義。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保守,世稱“吳七郡王”。卒,謚忠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