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鑒賞
原文
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
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
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
迷心應覺悟,客思未遑寧。
賞析
該詩首聯以工穩的對仗將優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繪的淋漓盡致。精確的描寫使“雪梅”“煙柳”頓現眼前。頷聯“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點名游寺主題。同時也以梵行猶如童子,深得法王經旨來表示對惠上人的贊嘆。頸聯寫出詩人參偈聽經后的感受。領會了佛理,就知道了“無我”的妙義。《觀止》卷七云:“為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我在何處,頭足支節,一一諦觀,了不見我。”通過“析空觀”,離開對五蘊所合之“我”的執著,自然對有形的物質之軀產生厭離心。經此一番領會觀察,詩人表達了對覺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難平,而顯出淡淡的尷尬愁緒。雖然不能全然離塵入佛,但還是清晰的表明了詩人對清靜佛門的向往之情。
孟浩然簡介
唐代·孟浩然的簡介
![孟浩然](/d/file/p/7ad29e7800d83d3b47fdff8ad1de6d79.jpg)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