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鑒賞
原文
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
海霧連南極,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
賞析
首聯寫實景。梅子成熟時,正是江南晚春季節。陰雨綿綿,大地蒼茫一片,這梅雨,有時一下就是十幾天,甚至一月余。在這樣的季節里,一個長居江南的人也會感到愁悶,更不必說是“俟罪非真吏”的流放囚徒了。對這梅雨中的沉悶更加不適應,更是愁上加愁。作者在這一聯寫“蒼茫”的梅雨,就給詩定下了“憂愁”的基調,這“憂愁”是沉沉地壓在詩人的心頭,揮不去,驅不散,化不開。頷聯寫柳州之荒涼,夜里能聽見猿猴悲啼,早晨被遠處的雞聲驚醒,皆言人煙稀少。愁與夢,更是詩人不得志的心態寫照。頸聯寫天氣景象,一片朦朧晦暗,恰好是詩人此時境遇的象征。尾聯用典。陸機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謝朓詩:“誰能久京洛,緇塵染素衣”。字面寫白色的衣服變成了黑色,但不是京城塵埃所染,而是邊城氣候。言外之意卻是從此入京無份了——政治前途何其渺茫,心里必定愁苦。
這首詩運用象征手法,借蒼茫細雨來抒發作者無邊無際的思鄉憂愁;蒙蒙、沉沉的細雨,就是作者那深深、濃濃的思鄉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詩中的一個“愁”、一個“夢”,點化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情與景緊密聯在一起,是有獨特沉郁的風格。
柳宗元簡介
唐代·柳宗元的簡介
![柳宗元](/d/file/p/c9a908938c38f4bd05d85965d3616752.jpg)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