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示靈澈上人》鑒賞
原文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乍削柳枝聊代札,時窺云影學裁衣。
身閑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無機。
賞析
該詩寫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從春柳、白云、松聲、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禪的閑適與自在。由此,詩人突破了種種約定俗成的拘束,達到了適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嘆,正是毀棄了誤人的虛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見,作為謝靈運的十世孫,他又秉承了極高的天賦,其家族可以對他有一番光耀門楣的望想。然而,他卻出家了,這的確需要勇猛精進的勇氣。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禪,追求心智的開悟,而不是拘于誦經持戒。現在,他終于達到了禪悟的境界,隨處自在。
皎然簡介
唐代·皎然的簡介
![皎然](/d/file/p/53069ad4c85f53f3f9e6d59ca8c97818.jpg)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閑適,語言簡淡。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