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鑒賞
原文
朱紱遺塵境,青山謁梵筵。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嶺樹攢飛栱,巖花覆谷泉。
塔形標(biāo)海月,樓勢出江煙。
香氣三天下,鐘聲萬壑連。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hù)禪。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
賞析
“朱紱”此處用以指代游者,正顯示其身份之尊貴。“塵境”與“梵筵”相對,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脫紅塵的佛寺。詩人陪同這位貴人離開了世俗的境地,來到這青山環(huán)抱之中拜謁佛寺。
“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兩句純用佛典當(dāng)中的用語。“這兩句是說佛法能開啟眾生覺悟的道路,能超度眾生脫離迷川,到達(dá)理想的彼岸世界。詩人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贊頌了佛寺、佛法,又贊頌了來游禪寺的人。
“嶺樹攢飛拱”以下四句是從宏觀上描繪佛寺之壯觀,也是詩人剛?cè)攵U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嶺上茂密的樹木簇?fù)碇聫R的飛栱;巖石邊的繁花覆蓋著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聳入云,似乎凌駕于海日之上;而雄偉的殿宇,氣勢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煙之上。“海日”、“江煙”在這里無非是用以烘托“塔形”與“樓勢”,不一定意味著這禪寺真的在海邊江上。所以對詩意的解釋不必過于拘泥。這四句詩不但對仗工整,而且用詞精妙。“攢”、“覆”、“標(biāo)”、“出”四個(gè)字把環(huán)境的幽美,廟宇的雄偉寫盡寫足了,也寫活了。
隨著這兩句詩的展開,詩人之筆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體會到全詩似乎是由外而內(nèi)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煙彌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鐘聲在千丘萬壑之間回蕩不絕,象征著佛門廣大,其影響正普及于天下。這兩句詩氣魄宏偉,正是李太白的一貫詩風(fēng)。
“荷秋珠已滿,松密蓋初圓”這是進(jìn)入到禪堂深處了。這兩句雖仍是寫景,卻隱含著佛理。秋天荷葉上布滿了晶瑩的露珠,繁茂的松樹已亭亭如蓋。這兩句描摹景色,細(xì)致入微。“已”、“初”兩字用得十分確切,“圓”、“滿”更是語帶雙關(guān)。“圓”,“滿”兩字一方面賦于荷珠、松蓋以鮮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機(jī),準(zhǔn)確地傳達(dá)出荷珠松蓋的神韻情致;另一方面又隱含著禪機(jī)。錢鐘書在《談藝錄》中有一節(jié)“說圓”寫道:“釋書屢以十五夜?jié)M月喻正遍智”。他廣征博引上座大眾諸部經(jīng)典,如《文殊師利問菩提經(jīng)》《雜阿含經(jīng)》《增壹阿含經(jīng)》等等中的各類例子。可見以“圓”“滿”作為“如來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經(jīng)典中是比較普遍的,所以人們也說功德圓滿之類的話。詩人在這里揉詩意禪趣于一體,可謂巧妙之至。
“鳥聚疑聞法,龍參若護(hù)禪”兩句進(jìn)一步借寫景點(diǎn)明身在佛寺,也像“鳥”與“龍”一樣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體驗(yàn)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韻,叨入伯牙弦”兩句借用伯牙鐘子期的故事,自謙和的詩愧非知音。《呂氏春秋》載:伯牙鼓琴,遇鐘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說:“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過了一會兒,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說:“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與道教關(guān)系密切,自稱“臣是酒中仙”,以賀知章贈給的佳號“謫仙人”自傲。但是他與佛教的關(guān)系也同樣十分密切,他自稱“青蓮居士”,并有詩言道:“金粟如來是后身。”據(jù)有人統(tǒng)計(jì),與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還曾從兩位高僧學(xué)法。他寄居過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寫的有關(guān)佛教的詩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這首詩中用了大量應(yīng)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說道:“詩家拈教乘中題,當(dāng)既用教乘中語義,旁擷外典補(bǔ)湊,便非當(dāng)行。”李白在這首詩中基本上是為了應(yīng)景而用佛典語,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語佛語熔于一爐。這就表現(xiàn)了他的詩學(xué)佛學(xué)造詣均卓越非凡。這首詩音律精嚴(yán),對仗工穩(wěn),是一首典型的律詩。確實(shí),最能表現(xiàn)李白心胸、抱負(fù)、膽識的是他的樂府古風(fēng)之中的許多不朽之作,但這首詩雖是應(yīng)酬之作,仍表現(xiàn)出他超凡脫俗的橫溢的才華,于“端整”中不失“飄逸”。詩中沒有明寫游禪寺,但幾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離一個(gè)“禪”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詩人說的是禪寺,這些地方也可見詩人深厚的功力。
這首詩也許不能代表李白詩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yàn)槠洫?dú)特更說明了它不可忽視的價(jià)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別”之外,《秋興八首》也不可不讀一樣,讀讀這首詩,對全面了解李白是會有幫助的。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d/file/p/ea7563a14e451c5df6334a2a2db968dd.jpg)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