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鄒明府游靈武》鑒賞
原文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平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賞析
此詩前兩聯刻畫作者友人鄒明府的形象。首聯說,鄒明府曾經在西畿縣就任三年,勤于政務,衣食節儉,以至于馬都沒有長出來肥膘,更說明人沒有貪污腐敗,非常清廉。頷聯是說,為償還高筑的債臺,只好把佩劍賣了。這句目的是為了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所以任滿以后,沒有搜刮民脂民膏,滿載而歸的僅有一車詩書。這說明了他的志向。后兩聯是作者的推測與想象。頸聯說,如今他冒著邊關風雪雪遠游朔方,這一路狂風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蹤跡,說明了其前程的艱險。大風吹來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說明他衣衫簡樸,沒有什么錦衣華冠,更顯得他大方,簡樸,不拘小節。尾聯是說,他到了靈州,每天早上能聽得到報曉的號角聲,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沒有開過,說明基本也沒有什么人來往。這也是為了說明他深居簡出,向往寧靜,清遠脫俗。
此詩所刻畫的鄒明府形象的主要特點是:清正廉潔。三年縣令任滿離去,馬依舊瘦弱,隨身相伴的還是那些書。如今冒雪遠游朔方,前程艱險,單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風。正是通過這些細節的刻畫,展現了鄒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賈島注重用字推敲,此詩也體現了這個特點。頸聯的“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賈島簡介
唐代·賈島的簡介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