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夜》翻譯及注釋
唐代: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
譯文:寬廣夜空明月高懸靜寂無聲,月光下只有愁人獨自徘徊,形單影只。
注釋:溶溶:寬廣的樣子。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譯文:盛開后漸漸凋零的菊花倚著稀疏的籬笆,枯敗的梧桐樹葉飄落寒井之上。
注釋:寒井:井下寒涼。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譯文:塞外飛鴻感到晚秋已盡,急速的由北向南飛去;鄰居的雞啼推遲因為它知道晝短夜長。
注釋:塞鴻:塞外的鴻雁。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譯文:積聚著情感不說話,徒然思索著,風兒吹落露珠,打濕衣襟,感到一陣涼意。
注釋:凝情:情意專注。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