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翻譯及注釋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chǎn)曰:“少,未知可否?!弊悠ぴ唬骸霸福釔壑?,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弊赢a(chǎn)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于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譯文: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子產(chǎn)說:“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弊悠ふf:“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里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弊赢a(chǎn)說:“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F(xiàn)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么以后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梁,棟梁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說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么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fā)生事故(翻車壓死)而提心吊膽,那么,哪里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
注釋: 子產(chǎn):即公孫僑,鄭國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輕家臣。為:治理。邑:封邑,采邑。子皮:鄭國大夫,名罕虎,公孫舍的兒子。少:年輕。愿(yuàn):謹慎老實。不吾叛也:上古漢語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吾”是動詞“叛”的賓語,放在“叛”的前面。夫:人稱代詞,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利之:使之有利。其:難道。用于句首,表示反問。棟:棟梁。榱(cuī):屋椽。僑:子產(chǎn)名。厭(y?。和ā皦骸薄O挛摹皡捀病钡摹皡挕蓖1M言;無保留地把話說出來。錦:有彩色花紋的綢緞。庇(bí):庇護,寄托。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錦來價值不就更多嗎?這是說官邑重于美錦。人政:參加管理政務。以:靠,憑借。田獵:打獵。射御:射箭駕車。貫:通“慣”,習慣,熟習。禽:通“擒”。也可作名詞講,指鳥獸。嘗:曾。敗績厭覆是懼:即“懼敗績厭覆”。這是為了強調賓語“敗績厭覆”,把賓語提前,在賓語后面用“是”字復指。敗績,指事情的失利。厭覆,指乘車的人被傾覆輾壓。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穸笾蛔?。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弊赢a(chǎn)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chǎn)是以能為鄭國。
譯文: 子皮說:“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說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托,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蔭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從現(xiàn)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后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弊赢a(chǎn)說:“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里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弊悠ふJ為子產(chǎn)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托給他。子產(chǎn)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注釋: 虎:子皮名。敏:聰明。務:致力。遠:疏遠,疏忽。慢:輕視。微:無,非。他日:從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請:請求。聽:聽憑。行:做。抑(yì):不過,然而。表示轉折的連詞。子皮以為忠:子皮以子產(chǎn)為忠。是以:因此。
左丘明簡介
唐代·左丘明的簡介
![左丘明](/d/file/p/23bb392825a06f664efeb5aa780d9a00.jpg)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 左丘明的詩(6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