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東門行》翻譯及注釋
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
譯文:受傷禽鳥畏懼驚弦,倦行旅客厭倦離聲。
注釋:傷禽:為箭所傷的飛禽。這里用的是更贏射雁的故事。《戰國策。楚策》記載:更贏以無箭的空弓射得了一只大雁,他說他罰邰希葜那只大雁飛得慢是因為傷口痛,鳴聲悲是因為失了群。在這種情況下,大雁一聽到弓弦聲就驚慌高飛,于是由于傷口的劇痛而掉了下來。惡(wù):厭惡。弦驚:弓弦放開時發出的聲響。倦客:倦游之人。離聲:離歌之聲。
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
譯文:離歌之聲令客傷情,送著行者皆都涕零。
注釋:斷客情:即傷客心,使行人傷心。賓:賓客,指送行者。御:侍者。
涕零心斷絕,將去復還訣。
譯文:涕泣交流肝腸斷絕,即將離去再做別語。
注釋:心斷絕:腸斷心碎,以喻悲痛到了極點。去:離去。訣:話別。
一息不相知,何況異鄉別。
譯文:片刻不能相聚一起,何況他鄉長久別離?
注釋:一息:喘息之間,頃刻。不相知:指不在一起。
遙遙征駕遠,杳杳白日晚。
譯文:漫漫長路征駕漸遠,天色昏暗白日已晚。
注釋:征駕:遠行的車子。杳杳:深遠幽暗的樣子。
居人掩閨臥,行子夜中飯。
譯文:路旁人家掩門長臥,遠行游子剛吃晚餐。
注釋:閨:閨門,內室之門。夜中:夜半。夜:用作動詞,穿的意思。飯:用作動詞,用飯。
野風吹草木,行子心腸斷。
譯文:野風呼號吹動草木,遠行游子肝腸寸斷。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譯文:吃梅常常苦于味酸,穿戈每每苦于涼寒。
注釋:梅:梅子。葛:葛布,一種做單衣用的夏布,用葛莖的纖維織成。
絲竹徒滿坐,憂人不解顏。
譯文:徒有音樂高朋滿座,懷憂之人不能展顏。
注釋:絲竹:弦樂器和管樂器,指音樂。解顏:開顏,指歡笑。這二句是說空有滿座的人演奏樂曲,也不能使愁人心情快樂。憂人:即指游子。不解顏:歡笑不起來。
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譯文:放聲高歌聊以自寬,愈發引起愁緒萬端。
注釋:彌:益,更加。恨:遺憾,不滿意。端:頭緒。
鮑照簡介
唐代·鮑照的簡介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 ? 鮑照的詩(23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