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翻譯及注釋
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
注釋: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廟算:帝王的謀略。這句說,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戰。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注釋:三臺: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雖無實權,但為大臣的最高榮銜。
朔南方偃革,河右暫揚旌。
注釋:朔南:指朔方南邊。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戰爭。河右:即河西。指黃河以西的地區,相當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一帶。揚旌:指發生戰事。
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
注釋:寵錫:恩賜。仙禁:指皇宮。因禁衛森嚴,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稱。光華:光彩明麗。漢京:此指長安。
山川勤遠略,原隰軫皇情。
注釋:原隰:廣平低濕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軫:盛多。
為奏薰琴唱,仍題寶劍名。
注釋:為奏薰琴唱:《寧夏古詩選注》作“為奏熏琴倡”,此據其他版本改。
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
注釋:聞風六郡伏:六郡,原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帶。伏,降伏。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戰爭。
山甫歸應疾,留侯功復成。
注釋: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時為卿士,輔佐宣王中興。此借指張說。留侯:漢初功臣張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張說。
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
注釋:“歌鐘”句:用典。歌鐘,編鐘。旋,很快。衽席豈難行:衽席,此指臥席,引申為寢處之所。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注釋:四牡:《詩經·小雅》的篇名。常用來表示有功大臣的歸來。君:指皇帝。履聲:腳步聲。
張九齡簡介
唐代·張九齡的簡介
![張九齡](/d/file/p/0d70f04b4c7f6cb26c8821eb7f93fb3a.jpg)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 張九齡的詩(20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