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翻譯及注釋
唐代: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譯文:拉弓要拉最堅硬的,射箭要射最長的。射人先要射馬,擒賊先要擒住他們的首領。
注釋:挽:拉。當:應當。長:指長箭。擒:捉拿。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譯文:殺人要有限制,各個國家都有邊界。只要能夠制止敵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注釋:亦有限:是說也有個限度,有個主從。正承上句意。列國:各國。疆:邊界。自有疆,是說總歸有個疆界,饒你再開邊。和前出塞詩第一首中的“開邊一何多”照應。茍能:如果能。侵陵:侵犯。豈:難道。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