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黃云紫塞三千里》翻譯及注釋
黃云紫塞三千里,女墻西畔啼烏起。落日萬山寒,蕭蕭獵馬還。
譯文:莽莽幾千里的邊塞,女墻一路延綿。黃昏之時,無數烏鴉的啼音滴落在城墻西畔。夕陽收攏最后一絲光熱,落入西山。遠處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籠罩,天光暗沉下來。此時可見獵隊回歸,馬鳴蕭蕭響徹耳際。
注釋:黃云:指邊塞之云。紫塞:原指長城,此泛指邊塞。女墻:城墻上呈凹凸狀的短墻。蕭蕭:馬嘶聲。
笳聲聽不得,入夜空城黑。秋夢不歸家,殘燈落碎花。
譯文:入夜時分,便有人吹響胡笳。秋夜瑟瑟,笳聲凄凄切切不堪聽。不堪聽,還生愁。他是身處異鄉的人。愁緒會帶來無端的空寂之感,遁入無盡的黑暗后又重新和著夜色將他包裹。夢里不歸家,離別有多苦,這一夜,他怕是又要徹夜不眠。一盞殘燈相伴幽懷,燈花淚水兩簌簌。
注釋:茄:胡笳。落碎花:燈花掉落。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