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的味道字篇一
那年清明節,奶奶叫我去摘一些清明菜,說要給我做清明餅。正好鄰居大姐也去摘清明菜,我就跟著她到后山摘了一籃子清明菜回來,交給奶奶。
奶奶叫我先跟她一起去墳地祭祖。我們在爺爺的墳前插上香燭,獻上酒菜,磕頭作揖,還燒了一堆紙錢。一陣風吹來,紙錢的火星在空中飛舞。這時天空飄起了細雨,奶奶撐起了雨傘。看到奶奶憂心忡忡的樣子,我心里泛起了酸酸的味道。
中午,奶奶將清明餅做好了。青青的,油油的,香氣撲鼻。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的.味道吧。奶奶說,清明餅排毒祛邪,吃了清明餅,四季平安,無病無災。
奶奶一邊看我吃餅,一邊嘮叨。說她小的時候,清明節就和村里人去踏青,飽覽山色,陶冶情致;或放飛紙鳶,感受美好。奶奶的童年,實在令人陶醉。
奶奶還給我講“海瑞清明”的故事。她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定國安邦的清明景象。她說,做人也應該清明。直到現在,我還常常用“行得正,心清明”來反省自己。
后來,奶奶走了。清明節我再也吃不到清明餅了,再也聽不到清明的故事了。自從墳地里多了一塊墓碑,即使放飛風箏,踏遍山水,我也不快樂,只算是“欲斷魂”的匆匆過客罷了。
這些天我連續做夢,夢見奶奶陪我吃飯,陪我聊天,陪我寫作業……
今年清明節時陽光明媚。我祭祖時帶了紙錢、香燭和酒菜,在煙火繚繞中,傳來幾聲烏鴉的哀鳴,風依然寒意襲人,寄托著我對爺爺奶奶的哀思……
清明的味道字篇二
在清明,大家都會去祭拜祖先。
雖說社會倡導文明祭祀,用花果來祭祀,可傳統的燒紙錢的方式卻依然不能被磨滅。
這天,我回到了外公家里,吃飯前,我們要去祭拜我祖祖,吃完飯后我們就要去祭拜我的婆婆。
走到一片麥田的前面,就是我二位祖祖的墳墓。我們從袋中拿出香燭,點然后,將它們插在了墓碑前的一塊磚上,又將一小片紙錢放在燭前,印上火,又將紙錢放在地上。
我們將越來越多的紙錢放在火堆上,火堆上升起了層層繚繞的煙霧,味道刺鼻,并且熏得人眼睛很不舒服。
接下來,我們又拿出一大盒紙做的衣服套裝,扣去塑料包裝,就將那個盒子扔在了火堆上。
磕完頭,就該去祭拜另一位祖祖了,他去世的時候社會很貧困,因此他沒有墓碑,墳上也是雜草叢生,因此,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那墳找著。
祭拜完兩位祖祖,又休息了一會兒,就吃午飯。吃過午飯,寫了十分鐘,我們便起程到公墓去祭拜我婆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可是,待我到了公墓,看到路上的人,并沒有哪個魂不守舍,低聲哭泣的。我們去買了一束假花,便去到墓前,插上墳標子,正準備插上花,卻發現無處可放,我們只好將花插在了墓碑和棺材中間的縫隙中。
給婆婆祭拜有些與眾不同。因為婆婆是今年去世的,因此,我們給她燒的黃紙錢很多,還燒了萬元紙錢,又將紙元寶給燒了上去,并且還燒了衣服和手機、掛飾等物,還插上了一束花。
磕完頭,向先靈禱告完畢,祭拜就完成了。
現在,許多習俗都因保護環境而取消了,這可真是得不償失!